(五)著眼于真實反映選舉人意志,改進提名方式、擴大差額選舉的範圍和比例,健全黨內選舉制度取得新進展。在剛剛結束的地方四級黨委領導班子換屆中,普遍採取了差額推薦、差額考察的辦法,一些地方還在差額推薦、差額考察的基礎上探索實行差額表決,使換屆的過程成為擴大黨內民主、貫徹執行黨的群眾路線的過程。十七大代表選舉,差額比例一般都超過了15%,比十六大時增加了5個百分點,擴大了選舉人的選擇範圍,在推薦提名階段也普遍做到了差額推薦。一些地方逐步擴大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直接選舉的範圍,在村一級實行“兩推一選”,根據黨員、群眾的公開推薦,由黨員大會直接選舉產生黨支部(總支部)書記、副書記;在鄉鎮一級實行“公推直選”,由全體黨員直接選舉鄉鎮黨委書記、黨委委員和紀委委員;有的地方還對縣(市、區)級政府主要領導人實行“公推公選”。這些新的實踐和舉措,對於進一步落實黨員和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與監督權,拓展黨內選舉的視野,提高黨內選舉的品質,增強被選舉人幹事創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大意義。
(六)著眼于加強集體領導,合理劃分黨委常委會與全委會的職責許可權,黨的全體委員會的作用得到更好發揮。中央率先垂范,實行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向政治局通報民主生活會情況,各級地方黨委領導班子也按照中央要求,向同級黨委全委會述職和報告工作、接受全委會監督,全委會在重大問題上的決策職能得到進一步強化。2004年,中央組織部頒發《黨的地方委員會全體會議對下一級黨委、政府領導班子正職擬任人選和推薦人選表決辦法》,對重要幹部任免實行全委會票決制的辦法作出詳細規定並得到普遍執行。一些地方還把全委會票決制的適用範圍擴大到同級黨政職能部門的正職,運用到重大決策、重大項目安排和大額度資金使用等事項,進一步提高了全委會的地位。經過這次地方黨委換屆,副書記職數明顯減少,常委會同全委會的職責進一步明確,全委會的作用得到明顯增強。
(七)著眼于發揮黨代表的作用,擴大黨代表大會常任制試點,黨的代表大會的權威得到更好保障。按照十六大關於“擴大在市、縣進行黨的代表大會常任制的試點。積極探索黨的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發揮代表作用的途徑和形式”的要求,各地大膽探索,穩步推進,取得了寶貴經驗。試行黨代會年會制的地方,賦予每年舉行的黨代會審議黨委、紀委工作報告,增補黨委、紀委委員,接受代表提案等職能。這一做法改變了過去黨代表只能在五年一次的黨代會召開期間發揮作用,全委會難以向黨代會負責並報告工作、接受監督的狀況,提高了黨的代表大會的權威,促進了黨內權力配置和運行的科學化、民主化。試行黨代表常任制的地方,賦予黨代表評議權、建議權、提案權、質詢權等權利,黨代表在黨代會閉會期間積極參與重大決策,自覺監督黨委、紀委及其成員,充分反映選舉單位黨員的意見和建議,並接受選舉單位黨員群眾的監督。
(八)著眼于促進領導幹部廉潔用權、依法用權、公正用權,加大上級對下級、下級對上級和同級相互之間的監督力度,黨內民主監督的有效性不斷增強。2003年12月,中央頒發《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把黨內監督的重點明確為黨的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班子的主要負責人,為開展黨內民主監督提供了根本依據。五年來,中央和省一級黨委陸續建立巡視制度。中央巡視組對省級領導班子,省(區、市)委巡視組對地市級領導班子進行了普遍巡視,對巡視中發現的問題採取實地督察、發函督辦、重點查處、整改結果報告等辦法認真加以解決,有力促進了黨員領導幹部廉潔自律、依法行政、秉公用權。各級黨組織把民主生活會作為領導班子內部監督的重要形式,切實提高民主生活會的品質,充分發揮領導班子成員相互監督的作用,自覺接受上級黨組織的監督。特別是在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期間,主要負責人帶頭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班子成員之間廣泛開展談心交心活動、開展積極健康的思想鬥爭,達到了化解矛盾、分清是非、統一思想、增進團結的目的。述職述廉、誡勉談話、黨員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等制度進一步健全,使領導幹部接受組織和群眾監督的領域更加廣泛、重點更加突出、操作更加具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