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4日電/台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發表社評說,韓國總統盧武鉉日前以步行跨越三十八度線,並到平壤與朝鮮的金正日展開南北首腦第二次高峰會。盧武鉉以步行方式跨越三十八度線,只不過是個噱頭,想爭個“第一位”步行跨越三十八度線的總統之名而已,並無任何的實質意義。這一次的峰會是否會有任何突破性的進展,國際間也不寄予高度的厚望,畢竟從金大中在二零零年六月訪問朝鮮後,朝韓之間的關係進展十分有限。
事實上,韓國內部就有不少抗議,因為盧武鉉聲望低迷,而且明年即將卸任,此行只是想拉抬自己的聲望以及執政黨候選人的聲勢而已。說起來,實在有點像陳水扁前一陣子出訪中南美洲一樣。不過,溝通總是和平的開始,此時此刻,我們看南北韓關係的發展,再反思兩岸關係,希望可以給兩岸領導人一些新的啟發。
社評指出,朝韓關係與兩岸關係,剛好有三點完全不同的地方。第一個不同的地方,是朝韓都認為自己是韓國人,也都追求國家統一,然而是卻是在兩個國家的架構下活動於國際舞台。兩岸關係則不然,台灣無法加入聯合國,內部也有主張台獨的聲音,而且目前是由主張台獨的政黨在執政。在這種情形下,朝韓之間的領導人有對話的可能性,但在兩岸之間,則缺少了對話的基礎。我們認為,大陸的領導人不能只談九二共識,更應該省思如何在國際上尊重台灣的活動空間,甚至於支持“中華民國”加入聯合國;而台灣的領導人也應該反對台獨,主張兩岸統一的最終目標。只有完全去除“誰併掉誰”的疑慮,兩岸才有可能在對等的條件下來溝通。
社評說,由這一點來看,朝韓關係的距離似乎比兩岸關係要來得近,但事實又不是如此單純。朝韓之間雖然進行了兩次峰會,但朝韓之間的實質關係卻遠不如兩岸之間。
從貿易來看,朝韓的貿易在在二零零五年時才突破十億美元,而兩岸之間已高達七六三億美元。如果再從投資來看,那差異更為驚人,台灣的上市公司中已有八成以上到大陸進行投資。換言之,兩岸之間的經濟已經開始進行深度的整合,許多台商在台灣接單或研發,然後在大陸生產。除了經濟面之外,兩岸不論在文教與社會交流,也都是不斷地在成長之中。
社評指出,朝韓之間與兩岸之間第三個不同的地方,在於中國大陸採取了改革開放的政策,經濟不斷成長,實力不斷增加,而朝鮮仍舊是一個封閉的政權,經濟陷入困境。因此朝鮮的防衛心極強,對韓國也不信任,彼此即使有了溝通,但很難有實質的進展。金大中如此,盧武鉉恐怕也是同樣的命運。
就此而言,中國大陸應該以更恢宏的格局來處理兩岸關係。由最近報導中共對國民黨的返聯公投亦採反對立場來看,可見中共領導階層依舊跳不出舊日的框框。
兩岸之間,除了民進黨的台獨主張外,比朝韓更有基礎、條件、以及機會建立和平發展的願景。正如孟子所言,現在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望兩岸領導人三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