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給中日關係的改善製造氣氛,王毅憑藉自己的人氣,帶領中國駐日本使館的員工們展開“公關”活動。
推動中國文化年活動舉辦,向普通公眾開放使館,幫助中國藝術家搞演出、開畫展,邀請左鄰右舍到使館享用中國大餐……在王毅看來,“以民促官”是一把外交利器。
“大使特別注重民間和文化交流的作用,他喜歡看高倉健主演的《千里走單騎》,大力宣傳這部中日合拍的影片。大使還要我們向‘韓流’學習,要在日本掀起‘華流’。”中國駐日本使館辦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員說。
2006年6月,在東京澀谷區最時尚的表參道山莊現代大樓裏,王毅參加“涼裝運動”,穿著白色改良中山裝“走秀”,十分搶眼。
王毅的語言天賦也為他的公關活動加分。“日語是魔鬼語言。”一位美國官員曾如此調侃。有人認為,日本政治家說話非常含蓄,只通過翻譯,而不能用日語直接交流的話,很難把握他們真正想表達的東西。
而這對王毅不是問題。聽過王毅演講和交談的人都知道,他精通日語,不只是會說,而是表達得非常好。
據中國駐日本使館武官徐京明介紹,在上任初期,王毅幾乎每週都安排有演講,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和會見更是安排得非常滿。他廣交朋友,包括政界、財界、學界、藝術界人士都有交流。此外,還接受一撥又一撥日本媒體的採訪,“他儘量用日本人能理解的話、能聽懂的道理,來解釋中國的對日政策。”
中國外交部新聞司的一位官員說:“公關能力,是每位外交官都該具備的素質。公關不是閉門造車,而是要了解受眾,並能在同一語境下展開交流,這很關鍵。王毅大使在這方面做出了表率。”
從2004年到2006年,王毅身體力行“以民促官”。最大的“促官”良機在2006年9月底出現了——安倍晉三齣任日本首相。小島朋之說:“王毅和安倍的個人關係不錯,安倍上臺對王毅和日中關係而言,都是個機會。”
2006年8月,在出任日本首相前,安倍參加了“東京-北京論壇”。在這個人稱“第三外交”的平臺上,王毅與安倍進行了對話。“當時,安倍當首相的呼聲最高,王毅主動和他握手,傳達資訊:只要放棄參拜,中日關係有可能轉好。”小島朋之說。
10月8日,就任日本首相僅12天的安倍晉三來到北京。安倍的“破冰之旅”,被公認為 “21世紀初中日關係謀求轉圜的重要標誌”。
“大家可以使用的人”
王毅今年54歲,出生在北京。作為“文革”結束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大學生,王毅于1982年2月從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畢業,獲亞非語系文學學士學位。考進二外之前,他在東北建設兵團當了8年兵團戰士。
喜讀書、擅書法、愛寫作,文筆很好、關注時政,是師友對他的印象。
畢業後,王毅進入外交部亞洲司,一路高升,幾乎經歷的每個職位都創下“外交部該職位最年輕紀錄”。2001年,48歲的他成為外交部史上最年輕的副部長。從科員到副部長,王毅用了19年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