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達國家愈來愈有興趣把更多的制造業項目轉移到印度。 |
中評社香港10月8日電/一份最新報告稱﹐“印度制造”將在今後5年內成為下一個全球經濟奇跡﹐並挑戰中國的全球制造業中心地位。
據中新網報道,歐洲最大的IT業咨詢公司凱捷(Capgemini)發布的這一報告稱﹐盡管目前印度經濟在全球主要以信息技術﹑金融﹑客戶服務這三類外包業務著稱﹐但發達國家“對于把越來越多的制造業項目轉移到印度已表現出強烈的興趣”。
報告的作者﹑凱捷公司副總裁羅伊‧蘭德斯(Roy Lenders)說﹐“印度今後3~5年內將挑戰中國的制造業中心地位”這一結論﹐得自對全球340家制造業大公司的調查﹐這些公司多為《財富》500強企業。
“讓我們驚訝的是﹐當我們問及它們(受訪企業)今後三四年的計劃時﹐它們說﹐比起將辦公支持類服務外包﹐向印度轉移制造業業務要處于優先地位。”蘭德斯說﹐土地﹑勞動力方面的低成本將是印度獲取跨國公司制造業項目的最主要優勢。不過﹐此次接受凱捷調查並已在印度有制造業項目的企業中﹐約有半數表示印度必須改善其基礎設施。
目前﹐中國在全球制造業產品的出口額中佔8%﹐而印度的份額低于1%。報告稱﹐中國的制造業人均月薪為250~350美元﹐比泰國等亞洲新興經濟體低100~200美元﹐但印度更低﹐制造業工人的起薪為每月60美元。
蘭德斯表示﹐制造業在印度經濟中的重要性﹐今後幾年中將超過IT業和服務外包業。
關于在印度建廠的前景﹐分析人士經常援引的一個例子是﹐韓國現代汽車公司斥資10億美元﹐1998年在印度建成了一家工廠﹐該廠的汽車年出口量很快達到數萬輛。目前﹐現代已將其微型車制造業務轉移至印度。
而印度汽車零部件制造協會預計﹐印度的汽車零部件出口額明年將比2006年翻一番﹐達到59億美元﹐並在7年內達到200億美元。
在印度設廠的跨國制造業巨頭還包括芬蘭的諾基亞﹑韓國的浦項制鐵和美國的戴爾。對這些公司來說﹐11億人口的印度所擁有的巨大國內市場以及其發展基礎設施所造成的需求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