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指出,在黨的十六大上,中共最高領導者實現權力交替,胡錦濤成為新的黨總書記。五年中,他的施政理念隨著“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執政能力建設”等一系列概念的提出而日漸呈現出清晰面貌。他認為,“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前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有所傳承,有所創新,這是十六大以來總的政策取向。而抽象的意識形態話語背後,是最高決策層因應新形勢而作出的具體戰略部署。今年6月25日,總書記胡錦濤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發表的講話,實際上為《政治報告》內容包括闡述十七大路線定下了基調。據悉,此次報告的會議規格即與會人員僅限中委、候補中委,中紀委常委,以及省部級以上的黨政軍主要負責人和當期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學員。故中央黨校政策研究室辛鳴博士將這次會議看作是十七大的高級幹部吹風會,並認為十七大報告的基本內容會在這次會議上通報醞釀。
可見,胡錦濤6月25日的講話,反映出十七大政治報告的主體精神。而報告必當全面地闡述新時期的“科學發展觀”及其理論體系。胡錦濤在“講話”中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旗幟。”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毋庸置疑,自從鄧小平在1982年十二大開幕詞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以來,歷次黨代會都把“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寫入黨代會的政治報告中。這被稱為傳承不倒的旗幟,也是對中外思想理論界近些年出現各種質疑和爭論的明確回答。
“講話”還提出了“四個堅定不移”的方針,即:堅定不移地堅持解放思想,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落實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堅定不移地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鬥。專家指出,這是對十二屆三中全會以來29年的經驗總結,中央在每一個關鍵時刻的重大決策轉變,都重申了解放思想的信念。而推進改革開放,就是要搞清楚改革開放如何既解放生產力又實現公平正義及其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帶來了進步、帶來了活力、帶來了繁榮。發展,也只有發展才造就了今日中國的進步與繁榮,目前中國社會中存在的大多數問題都需要、也只能通過發展去解決,但是如果發展思路、發展模式、發展理念不科學,發展本身也可能帶來更大的問題。
只有落實科學發展,才能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速度和結構、品質、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隨著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中國社會深層次矛盾逐步顯現。清一色、一刀切的社會管理模式越來越力不從心,兼顧、協調、包容的理念與思維越來越成為社會常態。只有著眼社會和諧,才能保障公平正義,使得各個社會階層與群體都能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
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說:“構建和諧社會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應該說,十六大開啟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征程。其目標是到2020年,中國人均GDP將超過3000美元。去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突破21萬億元,比2002年翻了一番;經濟總量在世界的位次連升兩位,躍居第四;由2002年人均1000美元跨入2000美元的平台。對執政黨來說,更重要的在於這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重申這一目標是要以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下大力氣建設社會保障體系、國民教育體系、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系建設,使全國人民的權益得到全面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有關黨和國家的政治體制改革和進一步推進黨內民主與核心權力監督,都將是胡錦濤在報告中豐富完善科學發展觀、提出十七大路線的重要新內容。可以想見的是,在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今後的5年至為關鍵。作為中共的領導核心,胡錦濤將在十七大上對全面推進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作出具有戰略意義的部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