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廣州10月10日電/全球經濟常常被比作一個大舞臺,那麼,現在唱主角的究竟是誰呢?日前,麥肯錫咨詢公司旗下的智囊機構――麥肯錫全球協會給出了一份詳盡答案。經過6個月的統計考察,麥肯錫在長達176頁的研究報告中,評出了當今主導全球經濟走向的“四大天王”――石油美元、亞洲各國央行、對沖基金以及私人股本。
儘管這幾個“演員”早已不是新鮮面孔,但自2000年以來的飛速擴張使它們在全球各地的金融市場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強大。不僅如此,根據麥肯錫的報告,在未來5年內,這四位主角在世界經濟舞臺的“戲份”還會翻一番。報告把它們稱為全球經濟“新權力掮客”,並指出:“它們表現出的強大影響力並非暫時現象,而將決定全球資本市場的發展前景。”
中國力量脫穎而出
與這些新掮客相比,養老基金、共同基金和保險商所掌管的資金在全球金融資產中所占的比例仍然較高。但石油美元、亞洲各國央行、對沖基金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資本實力正在迅速積聚,並日益在全球資本市場顯示出不容忽視的影響力。
據國際金融報報道,麥肯錫的報告顯示,自2000年以來,這四大市場參與者的總資產增長了近兩倍。如果不考慮這四類資本之間的重疊情況,它們持有的總資產額截至2006年底已達到8.4萬億美元。在全球共計167萬億美元的金融資產中佔據5%的份額。也就是說,全球金融體系中每20美元就有它們的1美元。其中,中國央行更是顯示出不俗實力。作為世界第五大資產管理機構,截至2006年底,中國央行管理的資產達到1.1萬億美元,其資產規模是全球對沖基金業自有資金的3/4。麥肯錫還在報告中將中國央行稱為“國際金融市場上最富有的獨立投資者(儘管受到爭議)”。
據統計,包括中國央行在內的亞洲各國央行在規模上僅次於石油美元投資者,截至2006年,亞洲各央行坐擁3.1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占全球外匯儲備的64%。如果全球經濟不出現嚴重衰退,這一數字還會進一步增加。麥肯錫預計,到2012年亞洲的外匯儲備將達到7.3萬億美元。
然而截至目前,亞洲各央行對龐大的外匯儲備投資還較為保守,主要投向美國的政府債券。但報告認為,未來亞洲各央行勢必將逐漸實現投資多元化,並逐步向風險領域擴張,這無疑將對全球資本市場產生重要影響。而針對美國和歐洲對收購本國公司股權的擔憂,麥肯錫建議亞洲主權財富基金應主動披露更多關於投資戰略、風險管理機制和內部治理等方面的信息。
石油美元力量幾何
最近一段時間,有關“迪拜收購”的字眼不斷見諸報端。它們的實力到底有多大,麥肯錫算了一筆賬:在油價處於每桶70美元價位時,石油生產商們每天有大約20億的石油美元可供投資。2006年,石油出口國成為全球資金淨流出的最大源頭,從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首次超過亞洲。麥肯錫估計,石油美元投資者(包括政府和私人)擁有的海外金融資產總額在3.4萬億美元至3.8萬億美元之間,在這四大市場參與者中名列首位。如果石油價格能穩定在每桶70美元左右,每年將有6280億石油美元流入全球金融市場。
顯而易見,石油美元已成為全球金融市場流動性增加的重要因素。與此同時,石油美元投資者的投資偏好也正在形成金融市場的新趨勢,促進了對沖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其他金融創新的迅速發展。報告預測,未來幾年石油美元投資者可能將對新興市場特別是亞洲和北非的金融深化起到更大的作用。
出現於上世紀40年代的對沖基金在最近幾年發展為全球金融市場的一支生力軍。2006年底對沖基金管理的資產達到1.5萬億美元,2007年中升至1.7萬億美元。根據報告,在英美的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上,由對沖基金進行的交易占總交易額的30%至50%。麥肯錫認為,對沖基金在改善市場流動性、提高市場效率和加速金融創新分散風險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相比以上的掮客,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很小,但影響並不小。它的發展或許有利於企業進行長期投資並產生出股東維權的新形式,最終起到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作用。
威力與危險並存
以上四類資本的崛起意味著金融市場的全球化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全球資本市場正發生著結構性轉變。報告指出,這些資本大量流入美國,從而拉低了美國的長期利率。僅亞洲國家央行和石油美元就使美國的利率水平下降了約0.75個百分點。這助長了美國貸款的大幅增長,使住房價格和股價節節攀升。麥肯錫認為,就現有市盈率來看,股價處於合理水平,但它同時也指責這些資本加劇了全球範圍的房地產泡沫,或許還有藝術品泡沫。
與此同時,它們還是經濟動盪從一國蔓延到另一國的一個重要途徑。麥肯錫在報告中指出,這四大權力掮客在推動金融市場進一步全球化的同時也催生出四大風險:石油美元投資者的飆升會引起一些資產的通脹,特別是流動性不強的資產如房地產價格高企;來自亞洲各央行及中東國家的主權財富基金在不斷累積其自身金融影響力的同時增加了出於非經濟動機而進行投資的可能性;而規模不斷擴大的對沖基金則可能帶來系統性風險,造成市場的不穩定(在不久前發生並導致金融市場動盪的美國次貸危機中,數家大型對沖基金損失嚴重,許多中小型對沖基金關閉);來自私人股本的信用風險更是不言而喻。
沒有人能預言“新權力掮客”究竟會把全球經濟帶向何方,但其表現出的深遠影響力正在受到更多的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