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飛機進行特殊“包裝”,若幹年後仍可保持封存前的技戰術性能
“飛機儲存不是倉庫堆放,其最主要的功效就是儲存飛機的作戰價值,爲空軍儲備戰鬥力,幷節省人力、財力和物力!”王長春這樣定位他們的使命。
對飛機儲存,世界上許多國家空軍將領和專家都十分關注。如美國就將過剩的退役飛機通過沙漠封存等形式儲存起來,一旦需要,可立即啓封投入飛行。
我國的沙漠面積大,但沙漠里常刮風,無法照搬國外的飛機儲存技術,必須立足國情軍情自主創新。“飛機氣相封存技術”,就是我國自主創新的飛機儲存技術之一。
“氣相封存”是個專業術語,它的本義是用人工制造一個幹燥的小環境。通俗比喻它的操作過程,如同包裝燒鶏的道理一樣:用不透光、不透氣的複合材料和特殊工藝,將整架飛機密封起來,阻斷飛機與外界的接觸,防止機身各種零部件老化和被侵蝕。這樣,即使封存若幹年,飛機仍可保持封存前的技術戰術性能。
然而,包裝燒鶏容易,包裝飛機却難。難在飛機體積大,難在飛機包裝前要經過一系列的清洗、除銹、塗油等大量保養,難在包裝的交合處無法密封……
開始試了幾次,都告失敗!
官兵和專家們不得不再費腦筋。經過攻關,空軍某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賴良和他的戰友們研究的一個新方案形成:將飛機的“成衣”拆開,裝上特制的密封拉鏈,變給飛機“套衣”爲“包衣”,將飛機的“上衣”、“下衣”、“襪子”等部分連接起來。無數次的反複,無數次的否定,終于將第一架飛機完全封存好。此後,許多不同機型不同型號的飛機,經過精心包裝,逐一存入飛機洞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