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13日電/後天(15日),北京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將迎來4歲“生日”。據北京晚報報道,當初,這個令很多市民感到陌生的機構,使北京在政府機構設置上,第一次實現了政府社會公共管理職能與所有者職能的分離,明確了國有資產出資人代表;而四年後的今天,人們能夠從切身體驗和一組組飄紅的數據中,解讀到這一全新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為北京經濟發展注入的澎湃動力。
曬賬本
國有資產四年增長46.8%
前不久網上流行“曬工資”,在國企工作5年的小陳也把工資條拿出來曬了曬:每月稅後約3000元的收入,讓他挺滿意。“當初我大專畢業剛工作,廠子效益不太好,一個月才掙1000多元;這兩年企業經過重組後,採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我們的效益漸漸轉好,收入明顯見漲。”小陳的工資條很典型:隨著企業效益逐步提高,與2002年相比,去年北京國企職工的平均工資增長了68%。
四年來北京國企業績如何?北京市國資委黨委書記張鳳朝心裡有本賬:2006年與2003年相比,市國資委監管企事業單位資產總額8305.0億元,增長46.8%;所有者權益2129.8億元,增長30.6%;主營業務收入3590.4億元,增長58.6%。今年1至9月,監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突破百億,達到111.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2倍。
攢實力
優勢企業集中80%資產
住首旅集團酒店、逛新燕莎商城、到古玩城淘寶、吃全聚德烤鴨──這樣的一條龍旅遊項目,如今成了不少來京遊客的必選項目,而這正是首旅集團在重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完整產業鏈。然而當年提起市屬企業,人們卻總會聯想到“小、散、弱”這三個形容詞,國民經濟95個大行業中,市屬國企居然佔了76個,布局結構不合理,明顯缺乏核心競爭力。為了破解這一難題,市國資委採取了多種重組方式,四年來完成27個重組項目。
如今,市國資委監管企業減少了31家,直接出資企業也由74家減少到54家,但企業效益卻明顯提升。目前北京80%的國有資產,都已向有優勢的企業集團和大型控股公司集中,主要分布在基礎設施投資與運營、現代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都市產業四大板塊中。
拼技術
自主創新提升競爭力
當您買來繡著精致圖案的窗帘、床單裝飾家居時,或許想象不到,這些美麗的布藝很可能是咱北京國企的智慧結晶。北京一輕控股公司研制生產的興大豪牌電腦繡花機電控部分,如今已佔國際市場供貨量的70%,國內市場佔有率也達到80%。而在京城機電控股公司所屬的天海公司,擁有核心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使這裡成為亞洲最大的汽瓶生產企業。
技術創新不僅是國企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還在節能減排、環保降耗等方面,為這座城市留下不少寶貴資源。燕山石化加強工業廢水治理,一年就為北京節省下一個昆明湖的水量;排水集團通過科技創新進行污水處理,減少了城市用水量;環衛集團建立起花園式的北神樹垃圾填埋場,成為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的樣板。
看股市
京企股價牛市遍地開花
對於股民楊小姐來說,同仁堂、王府井、北辰實業等響當當的名字,幾乎天天都要念叨幾遍;而不久前剛剛成功上市的北京銀行,再次令股民們領略到北京國企的資本作用力。“我們正在積極利用今年資本市場的有利形勢,繼續推動國企的上市工作。”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28家北京地方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已全部完成股權分置改革;接下來還將推動更多的企業整體上市,同時把公司的優質資產包裝上市,提高國企的融資能力和重組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