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16日電/第13屆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今、明兩天在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舉行。今天的主題有現階段台灣貨幣政策與央行操作策略、及大陸在資本大量湧入背景下的貨幣政策選擇等。擔任大陸金融代表團團長的易綱,因具有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 (約副行長)身分,成為與會焦點人物。
易綱日前就曾公開表示,大陸通貨膨脹壓力顯現,GDP增長也過快,未來經濟宏觀調控措施將採取組合調整,而不是一味依賴匯率調整。
大陸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從4月以後節節攀高,引發大陸內部與國際爭論大陸是否進入通貨膨脹。大陸發改委在6、7月CPI指數公布後,也緊急採取嚴控物價的措施。易綱的發言顯示,大陸的人民銀行已首度證實大陸的確有通貨膨脹壓力。
據中央社報道,易綱分析,大陸上半年經濟有兩個特別顯著的狀況,一是GDP增長比較快,二是通貨膨脹壓力顯現。上半年投資增長過快,是因信貸投放過多,貿易順差過大,同時外匯儲備增長也比較快。更嚴重是,資源消耗過大,環境污染嚴重,環境污染容量已接近極限,有些地方已超過環境極限。
易綱說,大陸正通過價格調整和人民幣升值等形式,調整經濟結構。其中,CPI成長今年不斷加快,勞工的工資在過去15年來也不斷上漲,已成為全世界上漲最快的國家。三年前,大陸工資上漲僅反映在城市勞工,最近三年,農民工的工資也大幅度上漲。由此可知,大陸未來的宏觀調控策略,應該採取組合策略,不會單純依賴匯率政策。除了擴大內需的諸多措施和政策之外,也會逐步加強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