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北鬥衛星規模將大幅提升 挑戰美俄主導地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0-17 14:42:44  


“北鬥”衛星的戰略運用。
  中評社香港10月17日電/中國國家航天局日前宣布,計劃把“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中的五顆衛星提升至三十顆,規模將超越俄羅斯及歐洲直迫美國。中國擴充“北鬥”系統,分析相信是因爲衛星定位已成爲新一代戰爭,甚至是未來太空戰爭不可或缺部份有關。

  《亞洲時報》報道,中國國家航天局長兼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孫來燕日前披露,在即將發表的中國航天“十一五”規劃中,擴大現時“北鬥”導航系統是重要內容之一,整個系統將涉及三十顆衛星。該規劃其餘主要內容還包括另外四項航天工程:載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測工程、建設高解度對地球觀測系統及建立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

  中國早在2000年就開始建設屬于自己的“北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先後于2000年、2003年及今年發射了五顆導航定位衛星。有報道指,發射首兩顆衛星時中國的衛星技術仍非常落後,技術是透過投資約2.3億歐元于歐洲的“伽利略”系統而獲得轉移的。

  中國官方表示“北鬥”是軍民兩用的系統,美國則指該系統軍用多于民用,據報系統現時運作良好,中國計劃2008年可滿足本土及周邊地區用戶對衛星導航系統的需求。美國軍方指中國刻意將“北鬥”的上行頻率制定在與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相同的範圍,致使美國不可能幹擾“北鬥”的衛星而無損GPS的正常運作。

  北鬥衛星瞄准解放軍最薄弱環節

  自從美軍于1991年海灣戰爭中首次應用GPS系統後,衛星在戰爭中的應用被完全改寫,從輔助變爲主導,從被動變爲主動,從單一功能變成多功能。過去衛星在軍事上的用途主要是偵察,現時已廣泛被應用于攻擊上,由戰術導彈到步兵瞄射,都可以借助衛星定位系統提高命中率。同時,戰場上各戰術單位都可通過衛星定位系統了解指揮部的排兵布陣、戰術變化及兵種調動,信息可以直接由指揮部通過畫面傳達前綫,大大提高戰爭效率。

  另外,中國國産北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一直是西方關注的焦點。由于美國正在開發的導彈防禦系統必須基于GPS,中國的北鬥計劃不斷令西方世界感到緊張的原因也是用于軍事方面的可能性。

  美國國防部在去年制定的中國軍事力量分析報告中指出:“北鬥系統最適合部隊、船舶和緩慢移動的運輸方式,能使領導層安全地收發命令。”國際輿論普遍認爲,這標志著中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又向前大大推進了一步。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就曾表示,中國北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組網,四年內可對全球實施精確覆蓋。

  分析認爲,信息戰是中國軍隊目前最薄弱的環節,中國軍隊正在積極解决最關鍵環節的數字化通訊與精確定位問題。中國軍方《解放軍報》也表示,未來作戰謀取信息優勢,實現精確打擊和精確作戰將成爲聯合作戰的關鍵要素之一,而有效的軍事測繪信息保障,則是實現目標精確定位以及實施精確打擊、贏得信息化戰爭勝利的重要前提條件。然而實現這一切的前提就是必須有强大的情報支持。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四分天下”

  現時全球的衛星導航系統處于“四分天下”狀態,以美俄兩國的系統處于領導地位,其次爲歐洲及中國。

  美國的GPS衛星導航系統于1993年建成,由24顆衛星組成,定位精確度約爲誤差少于10米,美國幷正在實驗第二代衛星系統,計劃再發射20顆衛星,即總共44顆,届時精確度將高達誤差少于1毫米。

  俄羅斯GLONASS衛星導航系統由24 顆衛星組成,定位精確度約爲10米左右,俄羅斯因資金短缺,目前在軌運行衛星只有17顆,俄羅斯正拉攏印度參與,期望于2008年可以令衛星全部部署到位。

  而歐洲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規最初規劃時是要取代美國的GPS系統成爲全球第一,衛星數量爲30顆,27顆爲工作衛星,3顆爲候補衛星,最高精確度爲誤差少于1米。原本預計2008年可投入運作,但與其他歐盟計劃一樣,“伽利略”也因合作國之間無法處理利益問題而一再拖延,如今整個計劃可于何時完成則無法估計。

  中國雖然是後來者,而且啓動技術亦是由歐洲引進,但“北鬥”系統于2000年成功發射兩顆衛星後已開始運作,至今共牽涉五顆衛星,嚴格來說已經後來趕上,超越了歐洲在衛星定位方的成就,“北鬥”系統如果成功擴大至三十顆衛星,在規模上將超越俄羅斯的GLONASS,進一步迫近美國的GPS系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