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19日電/法國《歐洲時報》近日載文稱,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的說法,言前人所未言,引起內外關注。
所謂“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的意思,大致可解讀為兩層意義:一是拓寬百姓生財管道,二是幫助百姓財產增值。可見,十七大在放眼中國未來大政方針的同時,也同樣聚焦中國百姓的“家務事”。
當前中國大陸居民儲蓄達15萬億元人民幣。而隨著股市牛市到來,百姓投資理財熱情空前高漲,也是情理中事。迄今,滬深兩市投資者開戶數超過1.2億戶;基金資產淨值總計已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基金投資帳戶數超過9000萬個。
這些令人目眩的數字,在講述著一個個“普通人”發財故事的同時,也使風險的問號越來越醒目。
如果是西方股市,格林斯潘三番五次的警告,專家眾口一詞敲警鐘,會使很多小股民望而卻步。但中國百姓繼續入市的核心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信心。從這個意義上說,十七大召開的當天,股市躍上六千點,就並非巧合了。
但誰都清楚一點,股市繁榮對老百姓、對中國企業、對中國執政黨和政府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正是在這一中國特殊的情勢下,胡錦濤創造性地提出了“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這一新提法。
這種“幫助百姓賺錢”的意義起碼有兩層:一是在維護股市健康上著力,包括出臺新規,使投資者享受公平公正,免受“內線交易”等等罪惡的盤剝;二是政府將創造一系列新的條件,增加低收入百姓除薪金以外的其他收入。
無論未來中國政府將以何種形式來兌現十七大這一承諾,可以肯定,這對一般中國百姓而言是一個利好的福音。幫百姓理財的願望,正是中共“以人為本”執政方略和十七大報告中濃墨重彩“促進社會公正”和“構建和諧社會”之宣示的具體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