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28日電/中國時報昨天發表小社論說,不必和世界其他大國比,光是在亞洲走一圈,台灣的國際機場就看得出差人家一大截。如此先天寒酸後天破敗的“國家”大門,不能說不門如其國”。
小社論說,這幾年來台灣忙著關起門來自己爽,爽到情緒持續亢奮、視力卻愈來愈差,看不清楚自己在國際競爭裡一路落後。可是,民眾即使看不懂經濟景氣數據,出境觀光時,還是可以感受到國際機場的高下。
同樣是“國家”的迎賓大門,無論是新加坡、首爾、香港、東京還是曼谷,都遠遠比桃園國際機場大器稱頭多了。而且還各有特色,新加坡樟宜機場的熱帶閒情,首爾的先進科技和曼谷的傳統風味,都鮮明反映出國家的形象。
反觀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老舊侷促,第二航廈空曠冷清,和其他亞洲國家比讓人大失所望。不只店舖沒幾間,餐飲區也沒多少選擇,給旅客的休閒服務乏善可陳,整體設計毫無風格特色。旅客轉兩圈就覺得無趣了,除了簡陋寒酸,將來恐怕不會留下什麼印象。
桃園縣長朱立倫因此要求“立法院”儘快通過《桃園機場條例》,讓桃園機場公司化,以改善經營狀況。其實桃園機場破敗已久,而政府只在意替它“正名”,改名之後繼續破敗。一個這樣的機場,還真是“國家”的寫照。這個條例會不會順利在“立法院”過關,問問那些正忙於選戰廝殺的“立委”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