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點之六:首次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人們注意到,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代替過去的“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這一詞語的變化折射出經濟發展內涵的重大變化。
王東京認為,過去我們講“增長方式”轉變,是從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角度而言,現在講“發展方式”轉變,內涵更加豐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可從三個層次來理解:
第一,要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第二,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過去我們理解新型工業化主要是資訊化。其實,新型工業化不止資訊化一條路,根據國際分工格局,美國的新型工業化主要是IT業,英國主要是金融服務業,日本主要是終端消費品生產領域,德國主要是製造業,都具有本國特色。中國是個人口大國,就業壓力大,中國的新型工業化要根據國情走自己的路,不能簡單模倣西方模式。中國走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主要特徵應該是“三高兩低”:高科技、高效益、高就業,低能耗、低污染。第三,提出“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過去提出擴大內需,主要靠投資拉動,現在繼續提出擴大內需,重點已經轉變,主要擴大消費需求。報告提出 “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這“三個轉變”富有新意。
亮點之七:首次提出“人均GDP翻兩番”
“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十七大報告提出的這一新目標特別鼓舞人心。專家認為,十七大報告在十五大、十六大所勾畫藍圖的基礎上,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從而使得這一宏偉目標更加豐富、更加完備。
甄小英認為,人均GDP反映的是國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準。新目標充分體現出黨將發展成果惠及人民群眾的戰略部署,表明我們黨對小康社會的認識有了深化和拓展,更加符合時代潮流,更加順應民意。
甄小英分析說,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加強文化建設,明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等一系列要求,為今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指明瞭道路。
亮點之八:“生態文明”首次寫入報告
十七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人們注意到,從十二大到十五大,我們黨一直強調,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十七大報告又首次提出了“生態文明”理念。
中央黨校研究室辛鳴博士認為,與十六大相比,建設生態文明的新要求,使得我們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容更加全面。蔡霞認為,把生態文明納入到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之中,顯示出中國共產黨人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反映出我們黨不只是想著創造當代的政績,還要為中華民族的子孫後代著想。
中央黨校哲學部主任龐元正認為,十七大報告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新要求,具有廣泛的黨內民意基礎,必將極大推動中國現代化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龐元正告訴記者,2006年底由他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科學發展觀與當代中國文明建設研究”課題,對全國2000名縣處級以上幹部進行了問卷調查,在“全面發展的內涵應主要包括什麼”一項問題下,選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建設”五項內容的高達77%,遠遠高於其他組合。
亮點之九:“政治體制改革”增添新內容
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在以往的“制度化”、“規範化”的基礎上,又增添了“程式化”的內容;擴大人民民主權利方面,增加了“表達權”的內容;將政治協商納入決策程式;逐步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在民主政治方面,十七大報告中讓人眼前一亮的新舉措有很多。
甄小英認為,在政治體制改革方面,以前的提法是“積極穩妥地推進”,十七大報告則變為“深化政治體制改革”,這一表述的變化反映了執政黨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決心。政治體制改革應該如何深化?甄小英認為,十七大報告明確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一個方向、一個根本、一個目標,即: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以及保持社會穩定有序為目標。
甄小英指出,十七大報告進一步深化了對人民民主的認識,把人民民主提升到一個新高度,明確提出要“擴大人民民主”。同時,民主政治制度內容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納入了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的內容。這樣,我國政治制度包括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還包括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民主的實現形式由此進一步豐富,把選舉民主、協商民主、自治民主形式有機結合起來。
亮點之十:吹響“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號角
文化部黨組書記、副部長于幼軍認為,十七大報告在文化方面的新亮點有三:一是首次在黨的代表大會上向全黨發出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號召;二是首次明確把文化作為“國家軟實力”提出來;三是強調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吸收人類優秀文化成果,提高中華文化影響力。
于幼軍認為,這些新論斷、新要求的提出,充分表明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把文化建設擺上了空前重要的位置;顯示了我們黨在世界文化多樣性發展的進程中,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影響力的決心和信心;展示了我們黨在當今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勇於和善於吸收一切優秀的外來文化,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文化服務的開放心態和博大胸懷。
中央黨校文史部副主任周熙明指出,如果說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靈魂,那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則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靈魂。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多元社會文化中的主導地位,並將之貫穿于文化建設的全過程,最大限度地形成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亮點之十一:首次單列篇章闡述“民生問題”
十七大報告強調,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
蔡霞說:“胡錦濤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到人民的‘幸福安康’一詞,讓人感到特別的溫暖。”她說,在黨的大會報告中,過去我們一直是把民生問題作為經濟建設問題的一部分來寫的,單獨列出來寫還是第一次。這表明中國的社會發展已經進入到一個新階段,民生正成為我們黨工作的重點。這是中國發展進步的一個標誌,顯示出我們黨對現代化的認識更加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