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溫哥華11月6日電/ 最新研究報告顯示,亞洲經濟在過去20年高速增長導致全球貧困下降,但世界最貧窮人口沒有因此而受益。總部設在華盛頓的國際食品政策研究所(IFPRI)發表報告說,世界正在實現聯合國的2015年前將貧窮和飢餓減半的目標。
據BBC報道,不過報告說,那些生活低於每天50美分的人,即所謂極度貧困者,他們從貧困減少中受益最少。報告說,很貧困的人口的數量約在1.62億。另外有8.38億人在2004年的生活水平是每天50美分到69美分之間。最貧困人口的3/4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地區。
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在1990年到2004年之間,那裡的最貧困人口的數量減少了20%。而在同期非洲撒哈拉南部地區的極度貧困人數沒有減少。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經濟發展停滯的原因是內戰,基礎設施差以及缺少教育。聯合國資助的千年發展目標將極度貧困定義為生活費用低於每天1美元。
對於快速發展的中國來說,不平等成為主要的問題。調查顯示,即使窮人的收入也隨經濟增長而增長,但他們應該得到更多的福利。報告指出,對世界各地消除貧困進展不均衡的問題的解決出路在於減少對少數民族或者低種姓族群的排斥,改善教育和獲得資產和信貸的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