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媒體認為現在中國的採訪環境較之當年已大為寬鬆。資料圖片 |
中評社香港11月7日電/北京2008年奧運會前的最後一個記者節即將來臨,長期在華採訪的“老記”們明顯感受到今年以來採訪環境的變化。
“最大的變化是,如今到中國各地採訪不再需要征得當地外辦的同意,而只需被訪者或者組織的邀請就能成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駐京首席記者吉米.弗羅克魯茲說。
據新華社報道,今年起,中國國務院頒布的《北京奧運會及其籌備期間外國記者在華採訪規定》正式生效,外國記者在中國進行採訪,擁有了比以往更為便利的條件。
“中國對於媒體開放的態度歷來慎重,允許奧運會及籌備期間擴大外媒採訪的採訪空間,應當不是一時權宜之計。”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教授說。
他認為,中國推動媒體開放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有研究顯示,中國GDP中的70%都有國際化因素,信息開放不夠就會與當前經濟高度開放的現狀不相適應,“況且擴大媒體開放對加強權力制約、增強社會發展安全性都有重要意義”。
今年,中國兩部與新聞媒體直接相關的法律性文件的出台和修訂,引起各方高度關注。四月出台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要求政府應主動公開“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者參與的政府信息”,八月通過的《突發事件應對法》則刪去了一審草案中有關新聞媒體不得“違規擅自發布”突發事件信息的規定。
“這為新聞媒體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採訪報道權力,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聞與傳播系主任展江評論說,“可以說,非典危機推動中國的信息透明,奧運契機又擴大了外媒開放,如今中國建設和諧社會和擴大民主保証公民知情權,更需要媒體發揮作用。”
今年中國各地頻繁遭受台風、暴雨、乾旱、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災害襲擊,當地政府實時更新發布災害信息,國家民政部門及時通報受災人數和范圍,新聞報道較之以往也更為充分,有效地穩定了災民的情緒。
突發事件之外,中國各級政府也在加強與媒體溝通對話渠道的建設。重慶市政府日前決定,今後每月將舉行一次“定時、定點、定人、開放式”的自主新聞發布會,媒體可提任何與主題無關的問題,這也是中國國內繼上海之後第二個舉辦自主發布會的省級城市。
而在2003年6月就建立起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的上海,市政府例行新聞發布會“全年無休”,基本上堅持每兩周舉行一次;做了上海市政府四年新聞發言人的焦揚至今也未在任何一次發布會上說過“無可奉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