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産殲11B戰機三視圖。
|
中評社香港11月9日電/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海外媒體對于中國新型戰機總是顯得异乎尋常的關注。最新一期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再一次把注意的焦點集中在了中國新型戰機上,該刊僅憑一些道聽途說的消息就分析稱,中國即將激活殲-11B戰鬥機的生産綫,幷稱這種來源于俄羅斯蘇-27SK戰鬥機的改進型號已經進行了成功的試飛。分析人士認爲,境外媒體不斷猜測、炒作中國新武器,其背後的真實意圖還是制造“中國威脅”。
漢和:中國即將批量生産殲-11B
《漢和防務評論》的報道聽起來有鼻子有眼,文章稱,中國研發的殲-11B戰鬥機目前已經換裝了國産化的雷達,幷且在這種戰鬥機上成功進行了以霹靂-12空空導彈同時攻擊2個目標的試驗,2架殲-11B戰機已經進行了成功的試飛。然而細追這條新聞的來源,竟然只是個推測。該刊援引俄羅斯烏拉爾光學機械生産聯合體的消息來源稱,自去年11月以來,烏拉爾聯合體就與中國簽署了3個有關提供OLS-31E光電探測系統零配件的協議,漢和防務評論員平可夫據此推測中國正在開始自己組裝OLS-31E系統,幷分析稱,由此可見,殲-11B戰機的批量生産的確即將進行。
盡管真實性頗值得懷疑,但幷未影響《漢和防務評論》自說自話。文章稱,雙座型的殲-11BS多用途戰鬥機也在設計之中,而發展具備多功能雷達的殲-11B和雙座型殲-11BS戰鬥機的動機十分明顯,就是研制中國版的蘇-30MKK多用途戰鬥機。平可夫最後的總結不無挑撥味道:殲-11B戰機的生産將對台灣、日本的空防提出更加嚴峻的挑戰。日台空軍戰鬥機的換裝、更新計劃相當緩慢,在戰鬥機的機動性、航程、載彈量等領域,殲-11B戰鬥機甚至取得了對日本航空自衛隊F-15J的“非對稱優勢”。
外電對殲-11B猜測很多
作爲傳說中的中國目前最先進的戰機,殲-11B戰機一直備受外界矚目,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美國《航空周刊》以及日本、俄羅斯等國的許多軍事媒體都曾對殲-11B戰機進行過各種各樣的分析和五花八門的猜測。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曾對殲-11B戰機的性能進行過深入分析。該刊報道說,殲-11B戰機的隱身能力較爲突出,作爲一種重量超過30噸的重型戰機,由于加裝了多種隱身手段,殲-11B從原有15平方米雷達反射橫截面,下降到僅有5平方米,極大地增加了戰場生存指數。該刊還分析稱,按照中國軍方預期計劃,殲-11B將至少許可生産105架。
美國《航空周刊》則報道稱,殲-11B戰鬥機具有多目標同時打擊和掃描能力。該刊還報道稱,殲-11B增强了對地、對海打擊能力,可携帶2-4枚中國産“雷石-6”精確激光制導滑翔炸彈、“雷霆-2”型激光制導炸彈等多種攻擊武器,具備執行多種打擊任務的能力。《航空周刊》評論說,殲11B的出台,意味著中國開始“革新其全部航空工業”。
“關心”中國武器發展的背後
事實上,不僅是殲-11B,隨著中國領導人對國防建設的關注,一些海外媒體對中國許多先進武器裝備的研發也越來越“關心”。不過,這些媒體報道的消息來源却往往幷不那麽可靠,有的是所謂“內部消息”,有的是網絡傳言,有的是所謂專家的“權威分析”,還有的幹脆就是捕風捉影,子虛烏有。
今年10月,俄《生意人報》以及美國《防務新聞》等媒體刊發報道稱:伊朗飛機制造公司的工作人員證實,伊朗已與中國簽署了購買24架殲-10戰機的合同,總價值約10億美元,雙方將在2008至2010年間交接戰機。這一所謂“震撼性的消息”其實是一條毫無根據、徹頭徹尾的假消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對此進行了嚴正批駁。
分析人士認爲,一些海外媒體在中國少數幾種新戰鬥機、雷達、導彈問題上的鼓噪,其真實目的還是在制造“中國威脅”,通過炒作中國新型武器的“威脅”,一方面施加壓力延緩中國國防建設的速度,另一方面爲自己研制新型武器和大肆推銷軍火産品尋找借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