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早報:新加坡的軟力量整裝待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12 10:38:59  


  中評社香港11月12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發表社評說,斥資300萬元的文化輸出活動——在北京、上海舉行的“新加坡節”,已在上週末完滿結束。本報記者在總結這個月的活動時,提出了“軟力量”的考量,也就是說,大家應檢討這期間新加坡到底展示了多少才華,才能決定這次文化盛筵主辦得有多成功。 

  軟力量,或稱軟實力,是美國哈佛學者約瑟夫•奈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提出的一個名詞,提醒各國除了經濟、國防、工業這些元素之外,也要關注非物質性的國力建設,比如創意企業與文化出口。 

  社評說,針對新加坡的軟力量,新聞、通訊及藝術部長李文獻便曾在此行中形容,新加坡節是我國的一種“文化外交”。李文獻也曾在3月初的國會上透露,政府將每年撥款1550萬元,透過公共部門—私人企業—人民(3P)的全面合作,開拓本地的藝術文化空間。 

  據分析,無論京、滬,這次“新加坡節”的現場反應都遠遠超越預期的目標。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行的新加坡三畫家聯展,吸引了兩萬人參觀。舞蹈、戲劇、音樂、設計等方面的獻藝,也幾乎座無虛席,一票難求。文學交流,也超出預算地有300人參加。 

  只不過,同2005年在英國舉行的新加坡節相比,這次撥款加倍、在中國舉行的活動,中國媒體的反應顯然冷淡得多,不像上回那樣在英國引起媒體尖銳的評論與熱烈的爭議。 

  社評表示,事實上,這樣的效應並沒有出乎意外。這也在在說明了,新加坡建設軟力量固然不遺餘力,但“受體”能不能接受,或以什麼形式接受,的確也存在著不少客觀因素。委婉而含蓄的中國觀眾或許說話不多,但他們肯定也有一定的看法。 

  因此歸根結底,認真地檢討和歸納,再細加打磨,向另一次新行程整裝待發,都是很重要的步驟。 

  當然,像英國、中國那樣沉厚的“文化”,是不可能在短期內在新加坡出現的。但以一些方面的成就來說,我們應該也儲備了可以發揚光大的“軟力量”。   

  比如,“花園城市”,這已經是個遠近馳名的金字招牌。新加坡正嘗試通過這方面的軟力量,增加我們整體的吸引力。上星期五舉行動土禮,耗資9億元興建的濱海南花園,便是最近一連串“軟性”大動作之一。國家發展部長馬寶山在儀式上說,將在2011年開放的濱海灣公園,“將提升新加坡在國際上作為首選花園城市的地位”。 

  社評說,照我們看,另外一個具有國際吸引力的項目,是教育事業。據本報駐首爾通訊員的報導,韓國學生來新加坡留學的熱度不斷上升,掀起了一股留學新加坡的熱潮,而這股熱潮牽涉的層面,竟然是從幼稚園到碩士班的大小留學生。

  據瞭解,到新加坡留學的這股“韓流”,著眼點是新加坡犯罪率低,既擁有全英語教學環境,又有全中文的生活環境。因此,到新加坡留學是中英並重,“一舉兩得”。其實基於類似理由到來新加坡的留學生,也有許多是來自歐洲、北美、中東的,當然也包括大量的中國留學生。 

  從“新加坡節”和近期的動向作一總結,我們不難發現,新加坡軟力量的建設是多方面的,既有美學上的創意文化,也有花園城市綠化環保的文化,並且也建立起具備規模的國際教育體系。這些軟力量背後,也都有多年來的硬體建設在支持。“軟硬兼施”地打造各種文化品牌,讓各類文化產生互動,相輔相成,應是新加坡大步走下去的成長路向。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