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日前在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撰稿指出,北京嚴重缺水,近二千萬人口,早已超出環境容量,加上當初定都北京的理由已不復存在,該是認真考慮“遷都”的時刻。此文一出,在網路引起熱烈討論。
梅新育認為,如果中國北疆仍然存在一個虎視眈眈的軍事威脅,北京常住人口只有三、五百萬,中國確實不必考慮遷都。而今整個環境改變,北京若繼續充當首都,不僅對整個國家發展構成額外負擔,城市本身也將走入死胡同。
指環境惡化 不利國家均衡發展
北京嚴重缺水,卻面臨近二千萬人口的巨大壓力,早已超出環境容量。為滿足北京不斷膨脹的需求,中央啟動“南水北調”工程,在此宏偉工程的背後,梅新育擔心,北方環境問題非但不能解決,恐怕一併毀掉供水的南方。
更糟糕的是,只要繼續定都北京,北京的環境負擔和生活品質除持續惡化,還將波及其他地區的均衡發展,所有資源仍將湧進北京,這和胡錦濤在中共十七大政治報告,提到“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優化國土開發格局”的要求不符。梅新育說,繼續定都北京,恐怕就是最大的區域發展失誤。
就他的看法,新的首都應當在長江中下游的交處,選擇一個周邊空地較為廣闊的“中小城市”,地理位置適中,環境容量大,且市中心能提供其他大城市所無法提供的土地開發,作為中央政府之用;尤其,新首都的在地人口不多,難以形成足夠強大的地頭蛇勢力,綁架中央政府並一味索取局部私利。
新建小首都 有利政府再造改革
如此見解,和去年四月由北京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胡星斗的一篇《關於遷都的建議書》頗為相近。他認為,北京特殊的軍事地理和戰略價值已經不復存在,遷都北京可大大舒緩北京的資源環境壓力,同時又能進行“政府再造”改革。
胡星斗指出,在中原或南方中部地區,新建一個小型的政治首都,有助於建立政治和經濟分離的現代國家體制,“有助於剷除政經聯盟、權錢結合的腐敗現象”,有利於從文化上和心理上,擺脫幾千年帝王文化與專制政治的陰影,促進中國進一步走向民主法治,實現兩岸統一。(來源:中國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