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13日電/香港明報今日刊發歐陽五的文章說,北京奧運和其背景下的中國,已成爲國際媒體比肩投足潑墨之處。而中國也愈來愈經得起國際媒體的放大鏡。
文章說,中共十七大有多少政治遺産?這不是數學問題,只有曆史能回答。但有一筆遺産,最爲新鮮實用,那就是看待外國媒體心態的改變——悄然,却震撼。
記者是人類的眼睛,他們用幾近實時、實地的信息使世界變小、變平了,十七大報告中首次增加了“信息化”、“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表述,表明總數超過英國總人口的中共,正愈來愈懂得,全球化、信息化是不可不正視的執政環境。
文章指出,十七大官方的新聞服務有著足够的“舒適度”和前所未有的開放度。外國媒體對十七大新聞管理開放服務的感嘆和反芻還沒有結束,就接到關乎奧運的采訪通知,奧運的 “新聞戰爭”已默默地開始了,十七大帷幕漸收;內地第8個記者節剛過,北京奧運和其背景下的中國經濟政治、民生民權,已成爲國際媒體比肩投足潑墨之處。
世界已無法忽略中國:因爲中國是世界第3大經濟體、世界第3貿易大國、第1大外匯儲備國,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GDP增長的平均貢獻率居世界第2位……
中國也無法回避世界:中國已經成爲國際媒體亞洲駐點最多的國家,中共十七大與會記者人數超過以往。3萬名采訪北京奧運的注册與非注册記者,一定會把奧運的里里外外、前前後後放在世界關注的放大鏡下。
文章說,有關方面顯然借鑒十七大新聞管理開放服務的成功經驗,來進行奧運會新聞宣傳和涉奧運新聞管理。心態積極的結果,是安排上的善意──這幾日,境外記者們能有機會直接切入奧運備戰、奧運食品安全、奧運安保等重量級問題,體現了高層主動設置議題,主動發布信息,提供細致的及人性化、專業化服務的思路。
對此變化的“官念”,常規解讀,可得出中共逐步學習善待國際媒體的結論;放大解讀,則可從今年初實施的《北京奧運會及其籌備期間外國記者在華采訪規定》,從已頒布幷將于明年5月實行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從國務院現在制定各種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中都有的信息發布內容,聯想到逐步完善的新聞發言人制度──然後,期待一個不一樣的中國,呈現在世界,愈來愈經得起國際媒體的放大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