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18日電/東亞日報17日發表社論說,法國總統薩科齊對勞動總聯盟(CGT)的改革退休金及中斷教育改革要求表示:“政府讓步表示全法國讓步”,沒有做出妥協。但是製作了企業,勞動組織,政府的3方協商案,給勞動組織留了退路,還親自接見鐵路勞動組織人員,說服他們“強行罷工是沒有未來的”。展現出了樹立原則但不妥協,重視輿論但不陷入機會主義深淵的領導能力的精髓。
隨之,國民也開始作出反應。反對罷工的國民從上周的55%,增加到了罷工當天的69%。國營鐵路(SNCF)罷工參加率,也從第一天的64%減少到了第二天的46%。
社論說,讓英國與德國重振雄威的也是這樣的領導能力。曾經有一段時間被嘲笑為“歐洲的病人”的英國,現在正享受著連續5年的盛世。被視為“歐洲經濟不安的主犯”的德國也擺脫了後遺症,搭建了再次飛躍的基礎。德國在去年的出口增加了13.7%,今年的失業人數12年以來第一次降到了350萬名以下。
社論認爲,讓“老歐洲”起死回生的力量就是通過公共部門的改革和小政府,勞動市場自律化,重視市場,達到增強國家競爭力的結果。英國托尼前總理和布賴恩現任總理,德國施羅德前總理和安格拉現任總理用“實用型思考和果敢的行動”的領導能力實現了上述奇跡。
社論說,再看看韓國是什麼樣。雖然比這3個國家更早的得了“早老症”,但是公共機關還是“鐵飯桶”,勞動市場在非法罷工的掩護下不斷吞蝕企業。要臨近選出下任5年政府的時候,但看不出大選後人的領導能力,政治圈只是關心“犯罪嫌疑人金景竣的口”。
被評價為21世紀大韓民國的新成長動力的《韓美自由貿易協定(FTA)批准案》與後續法案,也被各黨的拉票戰略玩弄,處於自動報廢的危機狀態。
社論說,看著歐洲的回生,我們不得不自問我們的前進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