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19日電/“立委”的選舉時程近了;朝野政黨的提名名單已揭曉。台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說,“立法院”過去的表現,普遍不能讓人民感到滿意;此次選舉時是“立委”選區設計改變的初次體驗,各界對於“國會”體質與結構因而獲得改善,期望甚高。現在主要政黨的提名名單大致底定,新的“國會”將是什麼面貌,已可一窺究竟。
容我們坦率直陳,朝野兩大政黨所推出的不分區候選人名單,並無理由讓人相信,新的“國會”可因選制的改變而脫胎換骨。“立法院”係由區域“立委”及不分區“立委”構成,此次選舉採取兩票制,選民可以分從區域選舉投票給候選人、不分區選舉投票給政黨,對人與對政黨進行切割選擇。可是,兩大政黨推出的候選人,不但區域選舉仍以舊面孔占絕大多數,就連不分區“立委”名單,也是少有新意;說它是嚴重遭分贓政治汙染,已失去原有的制度設計目的也絕不為過。選民完全不能從中嗅出任何銳意革新,改善“國會”政治環境的氣息。
社論表示,國親合作推出的不分區“立委”名單,幾乎成了區域“立委”僧多粥少的疏洪道,談不上社會代表性,也毫無政治理想的追求可言,連像詹啟賢這樣一位可以讓選民有些改革想像空間的人選,欲得一席之地也不可能,只讓選民看到了政治利益盤根錯節、妥協共生的嚴重程度,哪裡能夠激起支持者任何耳目一新的興奮期待?
民進黨呢?除了一、二席製造若干政治宣傳效果之外,又比藍營的名單只是顧著分派政治既得利益的淺薄短視,好在哪裡?赫然出現的名字,頗不乏深陷金權利益旋渦,因案遭到起訴而與貪腐難脫關係的要角在內。民進黨是執政的政黨,行政立法兩部門因為各種舞弊貪汙案件而刑案纏身者,近年來不可勝數,其中高喊政治迫害而不知羞恥者頗不乏人,竟也可以在不分區“立委”名單排名甚高。明目張膽的程度,不但對於選民毫無尊重可言;未來“國會”生態如何,也已一葉而知秋。
“立法院”做為彰顯民意的“國會”殿堂,最主要的任務在於制定品質優良的法律,做為行政部門依法行政的指南。可是歷年來“立法院”的立法品質低落,舉台周知,每屆會期,哪次不是到了期末囫圇吞棗,倉卒通過一些多數“立委”對其內容也不甚了了的法案,不以立法為主業的“立委”似乎愈來愈多,朝野政黨不約而同,在“立法院”中逕以少數黨鞭從事幕後政治利益交易,操縱決定一切,多數“立委”都成了投票部隊,只在甲級動員政黨廝殺的場合中發動人肉戰車的功能,怎樣的提名就會產生怎樣的“國會”,怎樣的政治思惟就會決定怎樣的提名方向。以權力是尚的政黨政治生態,正是朝野政黨“立委”提名名單充斥政治性,缺乏理想性的源頭理由。
民主國家的國會,其實是立法專業菁英聚合的所在。歐美國家,優秀的法律人源源不斷地進入國會成為法律政治家,致力立法品質的改善,正是民主政治的動力原因之一。如果以“立委”提名名單中是否具備法律背景乃至專業立法能力的比例做為觀測指標,朝野政黨的提名大概連個位數都數不出幾位,事態的嚴重性可見一斑。
在過去,如果要談綠營與藍營“立委”的區別特徵,有很長的一段時間,綠營“立委”係以律師為主幹,與藍營以政治人物居大多數是個明顯的差異。現在呢,不但藍營的不分區名單,連提名幾位法律專業人才做為點綴也已不可見,綠營方面也完全未見往昔的傳統。過去民進黨在“立法院”的法律人才,從江鵬堅、林義雄、姚嘉文、謝長廷、陳水扁、蘇貞昌、張俊雄、呂秀蓮、陳定南……曾經創造了一個時代,現在他們不是凋零,就是蜂湧進入行政體系追逐權力,其結果卻是搞壞了政府施政的行政品質,也連帶影響了行政部門向“立法院”提出法案的精緻嚴謹,進而使得“國會”立法專業人才形成空洞化,這種後繼無人的現象也重創了“國會”立法的把關能力。凡此種種,都只能令選民對於未來的民主政治前途感到悲觀,也完全無法透過手中的選票有效地加以遏阻。
社論質疑,“國會”及“總統”大選就要登場,朝野的政治領袖們,誰能向選民解釋說明,扭轉惡質政治走向的願景與方法究竟在哪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