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24日電/旅美教授譚中在即將出版的12月號《中國評論》撰文指出,最近巴基斯坦局勢的發展是當今世界伊斯蘭極端主義和美國基督猶太極端主義之間開展“文明衝突”在南亞地區發展形勢的一個縮影。
文章認爲,要認清這個問題,必須用“科學發展觀”,從宏觀、整體的角度、歷史地、辯證地來縱橫分析其來龍去脈。從縱的方面看,可以把冷戰那段歷史和當前形勢結合起來;從橫的方面看,可以一分爲三:(一)伊斯蘭阿拉伯世界,(二)美國,(三)阿富汗與巴基斯坦。
文章用十六個字來形容伊斯蘭阿拉伯世界的當前處境:地緣前哨、石油非福、巴以爭地、“聖戰”不休。
布什政權在“九一一”事件後的打恐戰略也用十六個字來形容:直搗黃龍、攪乾沼澤、遠離本土、強攻狠打。
阿富汗也可用十二個字形容:山鷹難打、地面易藏、星火燎原、後患無窮。
巴基斯坦的最新形勢發展,也可以用十六個字來形容:多元強合、三A穩局、打恐前哨、獨裁式微。
文章指出,美國當前的第一打算仍然是恢復原來擬定的讓穆沙拉夫和布托合作分權而穩定局勢、建立“民主”形象。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穆沙拉夫也沒有完全失控,主要問題在於幫助他從“緊急法令”的死角中走出來。如果穆沙拉夫真是大勢已去,美國也不能依靠布托,只能從軍隊中找出一位有力的接班人,這也是內格羅蓬特訪巴的半公開任務之一。
從宏觀整體來看,形勢對美國打恐不利。如果巴基斯坦失控,變成伊斯蘭反美“聖戰”的大本營,那將是世界的災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