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農場年收入超過農業部官員
費南爾德農場代表著巴西大莊園的生產規模,而家庭農業在巴西國家經濟中的比重和作用也越來越凸顯,已經占到農業總產值的1/3。家庭農場,顧名思義就是以一家一戶為生產單位的農場。家庭農場“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全部實行機械化和現代化生產,生產農具一樣也不能少。家庭農場都分佈在巴西比較發達的東南沿海省份,經營規模約在200公頃至1000公頃土地之間。據巴西農牧業和供給部(簡稱農業部)的專家佩雷斯說,根據成本核算,一個家庭農場至少得有350公頃土地以上,才能實現贏利。1公頃合15畝,也就是說要5250畝才能賺錢。農業部農業經濟司阿魯若處長說,經營350公頃左右土地的家庭農場,一般年淨收入在8萬美元左右,以一家兩個勞力算,已相當或高於農業部中級官員的收入了。
坎托今年44歲,聖保羅大學農學院畢業,曾在研究機構任過職,於2001年在家鄉米納吉拉斯州自辦農場,現有土地400公頃,種植甘蔗。農場由夫婦倆共同經營,不雇工,只有在農忙時,他的女兒才來幫忙。由於巴西乙醇燃料的發展,種植甘蔗利潤較高,且不愁賣不出去。他說,由於是獨家經營,對他來說也是學有所用,經營好一家農場不比經營好一個工廠或公司容易。他一家今年的年收入會在10萬美元左右,比他原來在城裏研究機構上班時的收入還要多。
城裏人在農場幹得很開心
到過巴西的人都覺得這裏的城鄉差別不是十分明顯。在巴西,農業人口與城裏人一樣享有全民免費醫療、8年免費義務教育和社會保障福利待遇。50歲的布蘭科在費南爾德農場工作已30年,是機械部的主管。他每月工資1400雷亞爾(約合800美元),這個收入與馬托格羅索州大工廠的工人不相上下。布蘭科一個在農場當拖拉機手的兒子對記者說,他每週輪休2天,會開車去城裏玩,或去看足球比賽;一年還有一個月的假期,可到大城市或海灘度假。42歲的科雷熱是農場的一個保安,他最大的心願就是自己的兒子要好好讀書,有了文化知識後,在農場謀一個技術工作。
由於在城裏求職難,不少巴西城裏人都到農村去找工作,到農場去打工。記者在米納吉拉斯州一家農場採訪時,正好有一輛轎車開進農場。這家農場共有工人90名,其中40名是從離農場25公里遠的科濟斯塔市招來的,他們每天乘班車上下班,住在農場的工人進城看病、辦事,孩子上學也是乘班車。農場除管理和科研人員全都是大學畢業外,其他人多是中學畢業。他們都安心在農場工作。在農場辦公室當出納的費爾南多小姐剛20歲,她說,很滿意自己的工作,收入1000雷亞爾,與在城裏上班沒有兩樣。
華人在巴西當“模範農民”
到巴西當農民,也圓了一些在外闖蕩的華人的致富夢。過去,中國人總認為“無工不富,無商不活”,到了海外後大多經商,很少有在當地務農的。但巴西的華人卻是個例外,因為在這裏從事農業生產大有可為。與中國農村大多小片土地耕作不同,巴西農業全都實行機械化,農業生產的全過程都採用機械。相比之下,如果僅經營小片土地,去掉租賃機械、種子和化肥等開支,賺錢並不多。
自上世紀50年代起,來自中國臺灣、香港和大陸的華人在巴西農業政策的吸引下,相繼在巴西從事農業生產,白菜、蘿蔔等東方蔬菜也被他們移植到了南美。在巴西從事農業生產取得顯著成就的當屬馬守道先生。老馬畢業於解放前上海聖約翰大學經濟管理系,到巴西後從事過橡膠廠等工業管理。1973年,他在米納吉拉斯州辦農場。老馬剛來巴西時,手裏沒有資金,向政府全額申請貸款,買了1.65公頃的低窪漏水的沙地,開荒種糧。剛開始時,由於缺乏經驗,種的玉米連種子也收不回來,剛有起色又遭到水災和雹災的打擊。經歷了3次受災而歉收或絕收後,吃苦耐勞的馬守道堅持了下來。據他介紹,巴西政府不但減免了他的貸款,還在災後一年增加了對他的貸款數額。
最近5年,老馬又從政府得到無息貸款,農場也由小到大發展起來。目前,他的農場占地3100公頃,其中2100公頃是買的,1000公頃是租的。年產大豆600萬公斤,甘蔗9000萬公斤,玉米300萬公斤,飼養奶牛8000頭,每天產奶6000公升。年產值1700萬美元,純收入約510萬美元,已躋身于巴西富人行列。老馬被巴西人稱為“模範農民”,得過聯邦、州和地方政府大大小小30多個獎。他的農場還是州的種子農場,“農牧業研究公司”研究出來的大豆新品種,先交由他的農場在大田種植,然後再向其他農民普及和推廣。
巴西農業部官員對“中國縮小城鄉差別”、“中國減免農業稅”、“中國關注農民工權益”、“印度農民人數超過中國”等關於中國“三農”的消息都很關注。農業部負責政策事務的副部長魏德金說:“改革使中國農業勞動力得到了解放,中國農民的收入提高了,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尤其是使千萬貧困人口脫貧,這是了不起的成就。”儘管中國農村還落後於城市,城鄉差別也比較明顯,但別忘了中國是有13億人口的大國,很多目標實現起來難度比巴西大得多。農業部政策局的專家阿特拉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近年來,到巴西考察農業的中國團組不少,但巴西的做法也有特殊性,離不開“地廣人稀”這個國情。巴西農業雖發展較快,但國家的基礎設施落後,還是制約了巴西農業的更快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