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教授:馬來人福建人起源一個共同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02 12:55:05  


 
  其實,從人類最早的移居情況看,中國福建人跟馬來人有太多的相似,幾乎是同一人種,語言上也雷同。關於這兩個民族的起源和形成過程的分析可以看出,福建人與馬來人起源自一個民族共同體,操一種語言,擁有共同的文化。”

  南洋與古代中國王朝

  福建的海洋文化幫助完成“朝貢”活動

  而這種現象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中國過去稱東南亞一帶為“南洋”,現如今還能從老福州嘴裏聽到“南洋客”這個詞,可見其淵源。且聽蘇教授來告訴大家, “中國古代政治、禮儀、文化、經濟、軍事制度中持有的概念,早在商周時期就已確立。中原王朝一直認為自己是‘天朝王國’,是世界的中心(大國中心),自稱‘中國’、‘中華’。而周邊乃至更遠的地區與國家是‘四夷’與‘八服’,都是文化上尚處於野蠻狀態的化外之地。——即,東南亞屬於儒家文化圈。”

  而在這種關係中,福建又起著什麼作用呢?這裏得提及朝貢制度。“東漢之後確立了以儒家學說為基礎的社法制度,即‘天朝禮制體系’,各藩屬有向天子朝覲和貢物的義務,但天子的賞賜往往在經濟價值上對藩屬有巨大的吸引力。”蘇教授解釋,“以明代為例,中央的主要‘朝貢’活動都是‘借’福建海洋文化來完成的。閩人在明清兩代不斷‘移民’到琉球,帶去了大量的福建文化因素。比如‘閩人36姓使琉球’,他們居住在貴族區,琉球也有‘勤學’在福建,即學習日常生活很多技術,如看風水、造橋,還有傳說學補兔唇。”

  福建在“朝貢”活動中的作用還可見于,在鄭和下西洋提供造船、航海技術與能力;精神資源與支持;物產資源,如蠶、茶;還有福建水手在東南亞的滯留。

  此外,“由於明代的‘海禁’與‘朝貢’並存,‘海禁’‘禁’的是個體海商活動。個體海商在‘海禁’之時成為‘寇’、‘盜’,由此產生了大量滯留在‘海外’的華人,主要是福建人。”
  
  最後,蘇教授總結:“歷史以來,移居東南亞的華人以閩粵為主,他們所攜帶的是具有中國東南沿海區域特色的中國文化——其核心是海洋文明。”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