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13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刊登小社論指出,婦女新知基金會、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等團體表示,“教育部”每年編列數千萬元預算,推動性別平等教育,該部主祕莊國榮卻連日發表有性別歧視意味的談話,實在有夠諷刺,“教育部”不應縱容這些不當言行。
以前,老國民黨的官員一看就是官模官樣,出口必然官腔官調。官與民之間,有楚河漢界之隔,老百姓永遠聽不懂官方說法。當然,這樣的官員,是要讓人尊敬,而不是讓人親近的。
民主化後,講究要與群眾站在一起,那一套官腔不流行了。李登輝當“總統”時,說中共“阿共仔再大,也沒你爸(我)大”,罵政敵“蠔梟”,都是街頭話語。“你爸”、“蠔梟”是粗話,李登輝童年若說這類話,絕對會被“多桑”掌嘴。誰想到,當選後,竟會用粗話來與基層“博感情”?
小社論稱,從此以後,粗話就“解嚴”了,台灣的政治語言也愈來愈“重鹹”。陳唐山當台灣的“外交部長”時,罵新加坡“沒LP”,大家還有點震撼;現在,“沒LP”竟已成為通用語,陳水扁罵馬英九“沒LP”,社會已見怪不怪了。
諷刺的是,國民黨以前還罵陳唐山粗鄙,現在卻也跟著粗鄙,廣播取名為“趕羚羊”之聲、看板寫“他,馬的就是愛台灣”。
當時,民進黨表現的好像很有教養,跟著婦女團體大罵國民黨“教壞囝仔大小”,現在,卻又向莊國榮獻花。
我們好奇,這些下流政客們,平常在家怎麼教自己的小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