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國際智慧 嚴格評選程序
除重點在國內開展推介、徵集外,上海世博局還用英、日、韓、德、法、意、西等7種語言向海外發出“英雄貼”,累計收到來自亞洲、歐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共21個國家的431件應徵作品。
在徵集辦公室,26歲的劉運濤專門負責與歐美國家專業機構和藝術院校的信息溝通。由於時差關系,夜晚成了他最忙碌的工作時段。
“海外機構和院校最大的特點是非常專業。有時為了一個技術問題,要發好幾封郵件。他們也關心應徵作品的評選,但從不問及獎金。在那些夜晚,我真切體會到全世界對上海世博會的關注和全力投入。”劉運濤說。
在吉祥物徵集期間,上海世博局還多次邀請海外知名專家學者出席相關研討會,引入了視覺藝術領域的國際資源和經驗。就像上海世博會計劃吸引20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一樣,世博會吉祥物的構思醞釀,也融入了全世界的智慧:
來自日本的設計專家田中浩昭認為,吉祥物的一切元素都與“親和力”有關。上海世博會吉祥物的設計,應遵循“心靈慰藉”“有親和力”“難以分辨原型”的原則。
美國蒙特克萊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穆爾預計,上海世博會最終的吉祥物設計可能非常接近普通人的生活,非常友善,容易接近。讓人一看吉祥物,就想起中國,想起在中國的生活,想起城市的美好。
香港設計師協會主席韓秉華建議,作為全球性活動,世博會吉祥物設計必須要有全球化的考慮,在展現主題、民族性、地域性的基礎上獲得國際化的效果。
據介紹,從今年6月下旬開始,上海世博局制定了《評選規則》,組成了一個由11人組成的評委團隊,開始了吉祥物的層層遴選。11位評委分別來自中國的北京、上海、廣東、香港、台灣以及日本、意大利、葡萄牙等國家,基本上是美術、設計、文化、營銷、卡通等專業領域的名師泰鬥。同時,整個評選過程接受了公証機構的監督和公証,做到了2.6萬多件應徵作品每件都經電腦錄入和分類,每件都經評委打分並留檔。
評選活動結束後,上海世博局又組成一支聯合團隊,對由上海永堅企業形象策劃有限公司提出的由漢字發展成吉祥物的創意,進行了近3個月的設計、修改、論証和完善。經過十多輪的方案調整、市場調研,吸收眾多應徵作品精粹,最終,修改團隊將吉祥物的目光聚焦在“人”--美好城市的創造者和體驗者身上。9月24日,上海世博會第五次組委會會議一致同意,通過了以藍色小孩“海寶”作為上海世博會吉祥物的設計方案。12月18日晚,孕育了整整11個月的“海寶”終於在上海“呱呱墜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