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評出2007年國內十大新聞(按事件發生時間為序)
一、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物權法
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3月16日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這部法律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平等保護國家、集體和私人的物權,強化對國有財產的保護,進一步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物權制度。
二、太湖藍藻暴發敲響生態警鐘
太湖無錫流域大面積藍藻5月底暴發,近百萬市民家中的自來水無法飲用。這一事件成為促使中國東部地區轉變發展方式、建設生態文明的標誌性事件。
三、《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頒布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6月4日正式頒布,全面闡述了2010年前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對策。這是中國第一部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性文件,也是發展中國家在這一領域的第一部國家方案。
四、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開始在全國普遍建立
國務院7月11日發出通知在全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切實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生活困難。中央財政全年安排農村低保補助資金30億元。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納入保障範圍。
五、人民解放軍建軍80週年慶祝活動在京舉行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8月1日舉行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週年暨全軍英雄模範代表大會,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1927年8月1日舉行的南昌起義,打響了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創建人民軍隊的第一槍。
六、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開。這是在中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批准了胡錦濤代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所作的報告,批准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選舉產生了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隨後召開的黨的十七屆一中全會,選舉產生了新的中央領導機構。
七、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圓滿成功
中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10月24日在西昌發射中心成功升空。11月26日,“嫦娥一號”從距離地球38萬公里的環月軌道傳回第一張月面圖片,標誌著中國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圓滿成功。12月1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舉行探月工程慶祝大會。探月工程是中國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太之後,航太活動的第三個里程碑。中國因此跨入世界為數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行列。
八、中國改革實行近十年的“黃金周”休假制度
在面向全民公開徵求意見後,國務院12月14日發佈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從2008年起,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從之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五一勞動節從放假3天減為1天,增設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假期。《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同時出台。
九、糧食總產量再超1萬億斤為穩定市場提供基本保證
中國經濟增長連續5年超過10%,同時今年物價出現結構性上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防止物價由結構性上漲轉變為明顯的通貨膨脹的宏觀調控任務。今年中國糧食總產量再次超過1萬億斤,為穩定市場提供基本保證。
十、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香港特區2012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及有關普選問題決定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12月29日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2012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及有關普選問題的決定》。會議認為,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任行政長官的具體產生辦法和第五屆立法會的具體產生辦法可以作出適當修改;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的選舉可以實行由普選產生的辦法;在行政長官由普選產生以後,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的選舉可以實行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的辦法。(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