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2日電/“立委”選戰進入最後10天,民進黨猛然回頭,一切卻仍停留在數月前的原點,甚至更不樂觀,當初號稱要力衝50席,之後下修以45席作勝選基準,35席則是最後不能失守的底線,而這僅是“國會”減半後的1/3不到而已。
選前倒數時刻,口氣竟還是如此這般,一點也不像執政黨該有的表現。
不過,這卻是看清現實的反應。
聯合晚報今天特稿指出,整體大環境對民進黨不佳的主因,在經濟、兩岸施政成績不及格,民進黨形象大傷,過去該黨一票所謂形象牌“立委”,不是初選就遭排藍民調排除在外,就是背著黨內“11寇”的罵名,“負傷”參選,選戰至今,危機邊緣者,不少都是當年民進黨苦心栽培的戰將。強棒變弱棒,極端變主流,民進黨高喊轉型正義,內部的組成卻轉成畸形,這是“立委”選戰整體戰力疲弱的關鍵,光靠傳統支持者,完全無法讓對手產生壓力。
再者,“一階段、二階段領投票”爭議,徹底稀釋掉“立委”選戰的議題,原本想透過技術上的優勢,增加綠營投票率,進而拉高得票數,結果適得其反,操作過當,一般民眾對藍綠惡鬥同樣反感,在替對手掛上“蠻橫不講理”的面具時,其實自己的表情也是一模一樣。選務爭議成了議題主流,府院黨姿態愈高,自己“立委”的空間就愈被邊緣化,或許正是執政者始料未及。
最後黃金時刻的輔選,仍由陳水扁帶頭,奮力一搏,於此同時,卻又爆發黨內批評謝長廷輔選不力的雜音,這是民進黨少見的毛病,直到選前一刻還在內訌,過去“打完一架、一起打仗”的傳統,也在這次選戰中被“顛覆”。民進黨屋漏偏逢連夜雨,只剩最後十天衝刺期,帶頭打仗的陳水扁,如果最後能化險為夷,開低走高,在低迷的選戰中殺出一條生路,就真的可以演一部“我是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