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昌餅家歐陽天閏表示,成本上升,不排除短期內再加價。(文匯報圖) |
中評社香港1月5日電/國家商務部由2008年1月1日起,對小麥粉、玉米粉、大米粉等糧食實行出口配額,並向出口麵粉徵收25%的關稅,一系列措施,影響香港的麵粉供應。業界更指,由元旦日起,內地已暫停該三類糧食製粉供港。部分麵包店、粉麵店已即時調高零售價,業界指如果情況持續,將再調升價格;若於半個月後用光存貨,更陷入“斷糧”的困局。
《文匯報》報道,商務部負責人說,近期國際糧價不斷攀升,內地糧食製粉出口快速增長扯高物價。為控制通脹,內地當局減少糧食出口,以增加內地供應。故對小麥粉、玉米粉、大米粉出口實行配額管制,並要徵25%關稅,以一包50磅的麵粉為例,來貨價將由70元增至100元,增幅達30%。
港九粉麵製造業總商會名譽會長李廣林說,在三類糧食製粉即小麥粉、玉米粉、大米粉中,本港對小麥粉(即麵粉)的依賴最重,是製作主食包括麵包、麵條、餅乾等的主要用材。由於內地已停止麵粉供港,批發價已立即被搶高20%至30%,故若內地持續停止糧食製粉輸入香港,價錢無可避免會再上升。
他透露,以去年1至10月數據統計,本港麵粉有63%由內地供應,日本供應26%,餘下11%則來自加拿大、澳洲等地。李廣林估計,一般中小規模的麵店、麵包店,麵粉存貨最多只夠支持半個月。
深受名人賞識的“泰昌餅家”店東歐陽天閏表示,店方每周需向供應商購買三至四次麵粉,每次15包,惟麵粉持續加價下,每包來貨價已由以前的50、60元加價至現時逾100元,加幅達35%﹔由於成本上升,而店內麵包已兩年未有加價,故昨已對價格作輕微調整,不排除要再加,至於招牌蛋撻,雖維持4元未有加價,但也不排除短期內加價。
著名麵店詠藜園負責人楊莉莉亦表示,麵粉已持續加價10%至30%,不排除在農曆年前後需要輕微加價。大利清湯腩老闆鄭太也稱,店內主要售賣的生麵及河粉來貨價持續上升,惟可靠供應難求,只有“焗捱貴貨”,未來會考慮將成本上漲的壓力轉嫁到食客身上。
生產即食麵產品的超力,發言人表示在貴麵粉下,成本明顯有所上升,其中由歐美入口的麵粉,價格更上升40%。發言人指加價是不可避免的辦法,雖早前曾輕微調升價錢,仍未能彌補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壓力,不排除在農曆新年前後,再將即食麵產品加價,保守估計加幅達5%。
至於其他糧食製粉如大米粉(粘米粉)、玉米粉(粟粉)停止出口,對本港的影響較為輕微。李廣林表示,大米粉主要用於糕點製作中,而後者則多作為菜式的漿汁、芡汁或食物醃製,由於用途不及麵粉廣泛,而且除內地外,尚有泰國和荷蘭入口,故仍可應付一段時間。但內地若一直限制出口,供應也會趨向緊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