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8日電/德國《法蘭克福匯報》1月8日刊登題爲“處于奧運會權力之巔”的文章說,7個月後,奧運會就將在中國開幕。當1993年北京第一次申辦奧運會時,政府就把它當作一個“面子工程”。2001年北京終于成功成爲舉辦城市,當時的政府也不會預料到,奧運年時中國將多麽强大地屹立于世界之林。
環球網引述該文說,中國現在是世界最大的貿易體,它的經濟行爲、對原料的需求、和金融政策影響著整個世界的經濟。在國際事務中中國也不再低調,所有的國際問題幾乎都需要中國參與意見,中國成爲外交協調員,世界大國的首腦不再只强調與中國的經濟關系,而是努力發展與華“戰略對話”。
文章又說,經濟的繁榮也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在中國的大城市産生了中産階級,他們有房有車,投資股市,生活風格逐漸向歐美人靠攏。而政府也給公民越來越多的自由,中國的新生代已經習慣于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對國家政治的批評在增多。由于互聯網的通訊手段的發展使得社會輿論活躍而且公開,幷對國家的政治决策産生影響。
城市居民再也不是“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態度,他們開始關注社會弱勢群體、農民工和失業人群,人們批評環境問題和腐敗,討論法律法規,要求參與權和發言權。中國已經發展成爲了市民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