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俊暉 |
另類學子:找個名校“混”文憑
當代社會,學歷文憑既是文化層次的象征,也是許多人晉級升遷之路上一塊不可缺少的“敲門磚”。對於那些從小為了在體育運動專項上有所突破,因而忽略了文化教育的特殊群體──運動員來說,這一規則也不能例外,以至於許多退役的知名運動員為了給自己的未來尋找出路,紛紛走進校園,拿起了書本。
然而過低的文化知識基礎以及長期沒有形成的良好學習習慣,終究是在他們面前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與在競技場上遊刃有餘形成強烈對比的是,這些優秀運動員在書卷中卻往往舉步維艱,而繁忙的比賽或社會活動更是阻礙他們潛心修學的一大元兇。
2005年,剛因拋出“讀書無用論”而招致口誅筆伐的斯諾克“神童”丁俊暉,2006年馬上就有上海交大將其納入麾下,而入學之後校方給小丁安排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壓縮課程、如何規避其“繁忙業務”,這樣的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運動員上名校混文憑,丁俊暉還只是一個縮影。丁俊暉的校友、國家乒乓球隊教練劉國樑在交大讀書時時常是一邊上課一邊在給教室外不斷湧進的追星族簽名;“跳水皇後”伏明霞在清華求學期間卻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去香港定居和結婚生子之上;田亮、劉璇如今都已是從體育圈向娛樂界轉型的成功典范,在無數的商業應酬之外,兩人雖口口聲聲不忘在清華和北大的學業,卻誰也看得出枯燥的書本生活對他們並沒有吸引力;如今正為奧運備戰的體操名將滕海濱、馮敬曾當面透露說,他們要弄到本高學歷文憑很容易,但他們不敢過分依靠,因為覺得那東西“水分”太多,只想學點實在的東西;滬上的申花和上視女足盡管在各自聯賽中始終名列前矛,但也擔心著球員退役後的出路問題,因此將梯隊分別掛到了東華和同濟大學門下,名義上是要求讀書不能搞特殊化,必須修滿和普通學生一樣的學分才能畢業,並且每天下午訓練,上午就得保証上課課時,看似學習抓得很緊,但其實校方也能清楚,要這些文化基礎低下的運動員把大學知識讀進大腦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對球員的出勤率和學習質量並沒有給出多少約束,給考試把關的任課老師也往往不會在考題上“為難”球員,對答卷情況也是眼開眼閉,能放則放。
當然,也有像鄧亞萍、朗平、孫雯這樣真真切切願意好好讀書的運動員,退役後的清淨生活也為她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平台。現在他們有的已經學有所成,走上了國際體育的高端舞台,有的正在發奮苦讀,立志成就退役後的第二段輝煌。但這些終究是少數,更多名運動員在利用自己的名氣獲得“金榜題名”後,卻並沒有辦法紮實地完成學業,想要文憑只能靠個“混”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