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14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刊登社評表示,台灣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在上週末舉行。結果是民進黨兵敗如山倒,“立法院”113議席中僅得27席,在野的國民黨以81席的絕大多數,牢牢掌握未來四年“立法院”的主導權。
過去,綠營曾譏笑國民黨的馬英九“跨不過濁水溪”,而這次選舉藍營卻從北向南長驅直入,拿下民進黨執政的雲林縣兩席,並在綠營傳統票倉高雄縣市成功突圍,贏得勝利。這樣的形勢,顯示了台灣選民的民意走向。
社評說,選後,陳水扁承認這是“民進黨創黨以來最大的慘敗”,並引咎辭去民進党主席職務。陳水扁的確要為民進黨的慘敗負上最大的責任,因為選戰掀開以來他獨自包攬了督戰的指揮權,並動用了龐大的行政資源,一直操弄“去蔣”和“台灣意識”議題,以煽風點火的手段蹂躪民意,把選民當傻瓜。失敗,當然是咎由自取。
但這次選舉與其說是國民黨的壓倒性勝利,倒不如說是民進黨的慘敗,它凸顯的其實是台灣選民對民進黨的厭倦心情:執政八年來毫無政績,貪腐案例連連,而為了製造議題,卻在兩岸關係上“鋌而走險”,不斷以入聯公投、“法理台獨”等動作衝擊海峽局勢的穩定,最終還引來美國白宮的當頭棒喝。
眼下,在石油價格高挺、世界通貨膨脹猛風吹襲之際,台灣民眾仍然處在經濟停滯不前的狀態,腰帶緊勒。他們終於以選票表達了心聲。誠然,台灣媒體與國際傳媒的輿論幾乎都一致認為,這是民進黨自己擊潰了自己。
社評指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立委”選舉,這次民進黨提出的“討黨產”與國民黨提出的“反腐敗”兩項公投,都因領票人數僅有約26%,遠遠不足半數的同意票,宣告流產。這說明,台灣人並非不要民主,但民主的最大意義還是在於選賢與能。選舉是要確定服務大眾的人選,而不是勞民傷財地增設各種巧立名目的投票箱。為了抹黑對手而節外生枝的政治花招,最後必將遭受唾棄。
台灣“立委”選舉目前告一段落,3月“總統”選舉還是舉足輕重的。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說,“立委”選舉結果令他非常欣慰,但他“也以非常謙卑而戒慎恐懼的心情”面對未來,在在說明了“總統”選舉將是另一場惡鬥。審時度勢,與2000年、2004年的前兩次“總統”選舉比較,國民黨的氣勢並沒有比以前加強,黨內團結更是有待考驗。
社評說,民進党“總統”候選人謝長廷打出了“鐘擺效應”的牌,認為目前國民黨已掌握了“立法院”議席超過三分之二的多數,如果連“總統”選舉也嬴了,台灣的政局就一面倒,缺乏制衡了。目前的形勢雖然對謝長廷不利,但如果撇開了陳水扁的負面影響,他仍然有機會贏得“制衡”而投下的選票。
關鍵問題依然在於,民進黨在“立委”選舉上潰不成軍,如果“總統”選舉也失敗了,它會不會心悅誠服地交出享有了八年的政權?為了避免喪失權力而遭檢舉的後果,已成跛腳鴨“總統”的陳水扁,會不會在選戰時再度玩弄曾經屢試不爽的危險手段?
社評認為,事實上,有關台灣政局的動向,令國際關注的還是在於台海局勢是否穩定,亞太區域的協作前景是否有希望這些方面,而並非台灣內政的誰是誰非。只不過,熟悉台灣政治的觀察者都會意識到,台灣的民主運作與法制的建立離開成熟度未免還有些距離,掏糞抹黑、挑撥離間和撕裂社會各族群的動作仍然還有某些市場。台灣選民最終能否安享民主進程的實質成果,還要靠他們自己明智冷靜的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