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18日電╱中國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先生日前在演講中再度重申其兩岸政策的基本立場為“不統不獨不武”。對於馬英九的主張,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謝長廷批評為模糊、缺乏理想性。謝長廷抓住“不獨”這個概念,質疑馬英九的認知裡,難道台灣附屬於其他國家嗎?如果台灣不是“主權”獨立“國家”,馬為什麼能選“總統”?
台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發表社評說,我們認為謝長廷的批評是一種刻意的曲解。馬英九在歷次的發言中,始終未偏離立場,他一貫主張“中華民國”從來就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也從未接受過中國大陸的統治,而他選的也是“中華民國”的“總統”。馬英九的“不獨”,事實上有兩層意涵。“不獨”的第一層意涵是“中華民國”早已獨立,根本無所謂“獨”或“不獨”的問題。第二層意涵是政府未來不會有任何法理台獨的動作或作為。不知謝長廷是真不知,還是故作不知?
民進黨執政這幾年,兩岸關係之所以未能改善,即在於陳水扁不斷地向法理台獨切香腸式的前進,包括正名制“憲”、入聯公投等等,甚至於連美國都表達了嚴正的反對立場。兩岸之間如果因為“獨”的概念而無法有任何建設性的關係,到底是台灣之福還是禍,相信很多人心中已有判斷。謝長廷刻意曲解馬英九的意思,但他自己又沒有勇氣走出陳水扁入聯公投的陷阱,又如何說服民眾他有能力創造和諧積極的兩岸關係!在批評馬英九之前,謝長廷或許應該先證明他的路線與陳水扁不同吧!
社評指出,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不只是一種宣示,它也戳破了陳水扁與民進黨的謊言,因為“統獨議題”在目前都是假議題,但這個假議題是兩岸之間的真障礙。為什麼說是假議題,因為不論統與獨,都沒有成功的條件。而這些條件包括了國際條件、兩岸的發展以及各種關係等等,非常複雜,有些操之在我,有些操之在人,有些則是社會經濟結構運作所產生的條件。這些條件不斷在變化,未來會如何發展,誰又能百分之百肯定。因此,有關統獨的問題,應由後代子孫依各種條件的發展,到條件成熟時再做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選擇。
兩岸因假議題而無法合作互利,那是兩岸人民的損失。然而“不統不獨不武”畢竟只是消極地的陳述,我們相信,人民不也不會只滿足於這種消極的狀態。兩岸之間可以有積極作為之處甚多,包括兩岸直航、經貿限制的進一步開放、台商投資保護等等,都有待兩岸積極展開作為。馬英九在演講中已指出,“三不”絕非消極不作為,他會在這原則下,會就經濟、和平、國際空間等議題與對岸展開談判。雖然馬英九認為中國大陸應會接受“三不”,但我們認為,中國大陸會不會以口頭或書面方式表示接受三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兩黨之間已搭建的平台能夠積極而且有效地就兩岸重要財經、社會交流等議題,達成可執行的政策共識,並化為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