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星島日報:扣除通脹 港打工仔實質“負加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20 09:40:53  


  中評社香港1月20日電/《星島日報》今天發表題為“遇上‘負加薪’ 打工仔怎麼辦?”的社論說,繼“負資產”、“負利率”後,港人未來可能會遇到一個新名詞——負加薪,意思是加薪幅度追不上通脹,令到加薪之後,收入未必有實質的改善。要擺脫這個情況,受薪階層就要早作準備。

  社論表示,過去港人所稱的“負資產”,通常是指業主買樓,花了首期,本來應該是一項資產,但遇上樓價下跌超過首期數目,若然賣樓非但沒有錢放落口袋,反而要補錢贖身,資產變負債,就成了負資產。另一個常聽名詞“負利率”,則是存錢入銀行,理應有利息收,但當利息太低,無法抵銷通脹侵蝕,存款收息後仍無法保持原有的購買力,這個水平的利率就叫負利率。負利率下有人歡笑有人愁,收息者為金錢貶值發愁,借錢者則為變相少還了錢而偷笑。

  那麼,甚麼是負加薪呢?就是薪水調整幅度追不上通脹,結果加薪之後,收入無法維持原有的生活水平,這個幅度的加薪,大抵可稱為“負加薪”。

  社論說,香港過去幾年面對通縮,但在此之前經常維持通脹,但“負加薪”這個名詞很少出現,為甚麼未來有可能會變成流行名詞呢?據日前一個調查顯示,今年機構加薪幅度可能比通脹為低,如果扣除通脹,實質加薪是十一年來最差。由此可見,“負加薪”或會成為打工仔未來的關注議題。

  回歸之後,香港曾陷入衰退,當時非但凍薪,還出現大幅減薪、失業,若說現時受薪階層境況是十一年來最差,未免有點誇張;不過,在物價不斷上升下,很多企業加薪不一定追得上通脹,卻是實情。

  社論指出,過往香港有通脹,現在也有通脹,為甚麼以往加薪可以跑贏通脹,現在不可以,令部分人要受“負加薪”之苦呢?主要原因和美國正面臨衰退有極大關係,由於美國次按爆破釀成危機,為了減低痛楚,美國政府讓美元大幅下跌,此舉有助加強美國競爭力,但同時也造成入口通脹,港幣因為與美元掛,於是亦出現這個情況。不過,美國陷入負增長,在衰退下打工仔境況更差,香港暫時沒有衰退,相反匯價偏低有利旅遊、零售,這些行業的老闆賺得笑呵呵,從業員加薪幅度也會不俗,不用受“負加薪”之苦,但其他無法直接受惠於匯價回落的行業,加薪幅度要追上通脹就較為吃力,所以出現上述調查所說,平均加薪幅度不足以彌補物價上升的情況。

  遇到“負加薪”,打工仔又應該如何自處呢?正如西諺所言︰每一片雲都會見到銀邊,大家不必對前景過分悲觀,眼前的行業加薪差異,除了受匯價因素影響外,也和經濟轉型有關,所以出現受惠先後各有不同。但據最新公布的失業率,已跌至百分之三點四的十年低位,就業人口同時創出新高,反映本地經濟正在持續擴張;換言之,除了因為通脹因素造成數字增長,實際經濟也在改善,這個結果慢慢會造成景氣擴散,屆時有能力加薪的企業會增多,而打工仔透過加班、兼職多賺外快的機會亦上升,最終生活仍會有望好轉。

  社論最後說,如果靠大圍環境去抵銷“負加薪”的威脅,多少有點“等運到”的味道,進取一族積極的做法,當然是加一把勁,增強本身競爭力,務求成為好景下的真正贏家。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