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24日電/“笨蛋!問題在經濟!”這是當年柯林頓嗆老布什的名言,也是台灣目前處境的準確寫照。民進黨在“立法院”選舉大敗,一部份原因就在陳水扁永遠只把“拚經濟”掛在嘴上當口號,卻從來無心也無力真正對付台灣經濟發展的瓶頸困境。
聯合晚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民進黨付出的代價,至少教會國民黨抬出蕭萬長做副“總統”候選人,彰顯對經濟政策的重視。國民黨比民進黨強調經濟,應該少有人懷疑,然而,馬蕭和國民黨應該明白,現在的重點,早已不在“要不要拚經濟”,而在“如何拚經濟”。
社論指出,真要拚經濟,就別想找萬靈丹、特效藥。三通、開放大陸人民觀光、甚至開放陸資來台,這些民進黨政府視為禁忌的做法,都有助於刺激經濟景氣,但卻也都不是萬靈丹、特效藥。真正拚經濟的政策,必須要站在面對現實的基礎上,做出完整的規劃,不是理想性的畫大餅,想要方便單點突破。
最現實的,是民進黨八年執政留下來的龐大政府財政赤字,使得政府手上擁有的景氣工具,相對有限。政府絕對無法負擔再用減免租稅的方式來拚經濟,稅基流失稅收減少,一個可能破產的政府怎可能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務呢?
另外一項現實,是民進黨八年執政造成的貧富差距惡化。M型社會底層有眾多亟待救助的民眾,政府社會福利是他們最後的希望。如果連政府的社福資源都進一步被剝奪,這些人怎麼辦?伴隨著貧富差距而來的強烈不公平與怨恨,必然造成社會不安,不安的社會又怎麼會生出健康的經濟條件呢?
社論續指出,“台灣經濟論壇”關心台灣未來,邀請兩黨候選人提出具體經濟政策,這是件好事。可是他們提出的經濟建議,畢竟是工商產業本位的思考,不見得符合整體臺灣的前途利益。未來的“總統”,有權也有責去創造全民最大比例的最大幸福,他的想法不必,也不可能與這些工商團體一致。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全盤接受工商團體利益,同意減稅刪減福利的“總統”,而是有魄力真正站在全民立場,願意和工商團體溝通、協調,找出最佳拚經濟方法的施政團隊,站穩立場集思廣益卻不屈從任何特定利益壓力,才是人民需要的新政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