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30日,溫家寶在廣州火車站看望旅客。圖爲溫家寶登上一列即將開往武昌的列車與旅客交談。 |
中評社香港2月2日電(記者 張迎春分析報道)自1月中旬起始的暴雪導致中國遭遇幾十年來最嚴重的雪灾,損失慘重。
2月1日,民政部救灾司透露,截至1月31日18時,因灾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已經達到537.9億元,比截至29日的統計326.7億元,短短兩天內又增加了211.2億元。此次雪灾不同于洪灾或地震,除了直接經濟損失之外,其引發交通運輸、電力供應等方面癱瘓所導致的間接經濟損失將會漸漸顯現出來。不過,一般認爲,暴雪灾害對經濟和企業盈利增長的影響是短期的,“局部地區的雨雪冰凍灾害不會造成宏觀經濟運行的趨勢性轉變”。
出于對國際環境的擔憂,加上突如其來的雪灾和多日低迷的股市,“大雪冷却中國經濟”的說法開始出現。與這些悲觀論調截然不同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爲,中國在2008年仍會保持强勁增長,很多海外媒體也將中國視爲抵禦美國經濟衰退的“緩衝器”。
雖然我們看到,惡劣天氣在影響全國居民生活的同時,也在影響股市。1月28日,受大雪影響,中國A股大跌,交通和電力有關的股票下跌幅度最大,滬指下跌了7.19%。《日本經濟新聞》因此認爲,由于大雪灾難擴大,導致投資者對股票失去信心,開始拋售。
但實際上,雪灾確實對資本市場産生了一定影響,却不是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短期的灾害不會影響一個行業全年的業績表現,而在二級市場上出現暴跌行情時,這些灾害的消息可能加重投資者的擔憂情緒,進而將影響放大表現在股市上。在中國資本市場,雪灾的影響遠遠比不上周邊股市的暴跌。周邊市場和政府的“雙緊”政策是市場的主基調,灾害性天氣的影響只是次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