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11日電/時值新春,大家多半會在心裡許個願,希望來年的日子過得好一些。台灣聯合報今天發表社論說,台灣陷於政經困境業已多年,國計民生向下沉淪,敗德失政向上提升,都肇因於人謀不臧:高官大吏,稱職者少,顢頇者多;為公者少,謀私者多。在“立委”選舉之後,在“總統”投票之前,很多人心中不免興起一個念頭:“事在人為”,我們需要一個好人政府。
社論說,在中國近代政治史上,“好人政府”這個命題,應是胡適最早提出來的。1921年8月5日,胡適在安徽安慶演講,提出“好人政府”的主張。依他的說法,就是“把一班好人組織起來,送進政府服務。”那麼什麼樣的人才算好人呢?胡適進一步解釋:“我們理想中的好人,至少有兩個方面,一是人格上的可靠,一是才具上可以有為。進可以有益於國,退可以無愧於人。”
胡適所提的兩個條件,“人格”與“才具”,看似簡單,實際上有此二者已足夠成為“理想中的好人”。在台灣,政客稱人民為“頭家”,自許是“公僕”。我們做主人的找來一些傭人,他們真有能力把家裡的活都幹好,又手腳乾淨,不偷不拿,做主人的豈會不心滿意足?
社論指出,胡適提出“好人政府”的那個年代,“憲政”未立,制度未備,所以他說要把“一班好人”送進政府。按照今天的體制,在行政部門,由“總統”提名“閣揆”,“閣揆組閣”,再由“總統”任命。因此,只要“總統”是“好人”,就較可能會有一個“好人政府”。
新春許願:我們祝望馬英九及謝長廷兩位“總統”候選人,皆以“好人”自期,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則我們將有一位“好人總統”,即可期盼一個“好人政府”的誕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