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25日電/近日美國的財經訊息大多不利,顯示由去年次按問題引發的金融、經濟危機正不斷深化。布什政府雖不斷安排營救措施,希望能在大選年救急扶危,但效果卻成疑。
《大公報》今天刊登社評說,數據顯示最近經濟有急轉直下之勢。房地產市道滑坡已非新聞,更為引人關注者是製造業及服務業的指數均顯示活動收縮,乃多年來少見。非農業就業在去年十二月又出現了自二○○三年中以來首次下降,而通脹壓力則上升。這令悲觀情緒大增,格林斯潘指美國經濟已在衰退邊緣,個別論者更聲言衰退經已開始。聯儲局在其最新的預測中,把GDP增長調低而把通脹率調高,反映滯脹的陰影轉濃。
近期金融狀況同樣壞消息頻傳。歐美金融機構出現盈利大降、嚴重虧損及壞賬撥備大升等,已屬司空見慣。最近次按問題雖仍在惡化,卻已非關注焦點。目前美國正通過紐約州財政部安排挽救債券保險公司的方案,以免地方政府的發債融資受到牽連。如果這方面失利,預計眾多機構的撥備又再大增。與此同時,企業債券及個人消費信貸等方面的問題,又開始浮出水面,壞賬撥備消息接踵而來。
社評表示,在這不完不了的噩夢中,會有何結果乃最令人關注的事。對此已有多種揣測,包括出現硬著陸,或如日本自八十年代起的長期沉滯,或W型衰退等。特別具體而駭人者,乃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Roubini的論述,指美國將由十二步走向“系統性金融熔解”(systemic financial meltdown),並估計金融體系將要損失逾萬億美元(現時次按撥備只千餘億),股市跌二成半以上,樓價跌二至三成,還可能出現個別的地方或全國性銀行倒閉。令人不安者是,他的十二步其實耳熟能詳的,正在發生的危機擴散過程,只是調整深度有幾何尚見仁見智。
社評分析,無論如何,國際經濟及金融環境必將日趨嚴峻,香港亦難免受到影響。除了眾所周知的通脹上升、貿易大降和負利率等效應外,還有幾點值得注意:
(一)歐美金融體系的信用緊縮,除間歇性引發全球市場震盪(如一月份便出現過一輪)外,還將影響正常的融資及金融服務。已有跡象顯示歐美大行正降低香港業務規模,存留資金以自保,好為應付未來的風浪作準備。這已初步導致部分企業借貸利率上調,和行內專業人士的供求趨緩。
(二)投資損失令人關注。許多銀行旗下的結構投資工具正面臨倒閉,或要注資以苟延殘喘,但都前景並不美妙。更須防有投行出事,據報道某大行有可疑資產逾九百億美元,但實際資本金只及其五分一。
(三)港元隨美元大貶,而聯匯制度在可見將來不會改變,令港元資產將不斷縮水。
在此情況下,由於港府仍抱無什麼事可做的“無為而治”心態,故港人只可自求多福,自找出路。總之要好自為之,力避投資損失和資產縮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