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公報:“派糖”勿忘香港“老”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27 10:28:38  


  中評社香港2月27日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今日將發表其任內首份財政預算案,香港大公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高達一千一百億的盈餘將如何“派糖”,已經成了全港市民矚目的焦點;但是,與此同時,昨日發表的本港中期人口統計報告帶出的一項事實,卻似乎更值得市民和政府給予關注,那就是:本港老年人口的數目在過去四十五年增加了十倍,未來二十年還會以更高的速度增加,本港社會將出現明顯的老齡化。

  一千一百億盈餘當然是極其可觀、可喜的數字,但是,如果“曾財神”有如“觀音開庫”,有求必應,那麼,幾百億、上千億不是很難就會在短時間內“派”完;但人口老化的步伐不會停止、不會變慢,有朝一日,當本港出現嚴重的老人問題和不勝負荷的社會福利負擔,那時再回過頭來看一看今日的豪氣“派糖”、“大手大腳”,沒有及時“積穀防老”,很可能就會悔不當初、噬臍莫及。

  五、六十年代,本港製造業開始萌芽、經濟開始發展,經歷了三年零八個月戰亂人口的大幅下降,已過上較安定生活的市民開始大量生孩子,當時,一個家庭三、四個孩子以至生夠“半隊足球隊”並非罕見之事。這一整代戰後“嬰兒潮”的成員,在二○一○至二○二○這十年間將會同步“榮升”長者之列,本港整體人口也將因此出現顯著的老化。

  社論認為,對個人來說,健康、長壽當然是值得高興的事,但對一個社會來說,結構老齡化卻不是那麼值得“恭喜”,因為結構老齡化意味著的是勞動者減少、生產力下降、需要供養的人數大於提供供養的人數,而供養範圍包括住房、醫療、交通、康樂以及各項日常生活需求,從整體社會資源來說是十分龐大的數字。

  人口結構老齡化是全球不同國家、地區都正在面對或將會面對的難題,而本港社會又有著特殊的經歷,自六十年代開始,所謂“核心家庭”的觀念被大力提倡,早期公屋設計多為“小兩口”天下,父母不被當作核心成員計算,婚後自組小家庭成為時尚,“三代同堂”已成粵語長片情節,老人遂由不是問題變成“問題”,“老人問題”更由家庭推向了社會。

  回歸以來,特區政府對老人問題已經及時醒覺,自當年董特首到現任曾特首,對“老有所養”都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包括提高子女供養父母免稅額,增建各種不同類型的老人居所,但政策的改善和設施的提供仍追不上人口老化的速度,目前,輪候安老院床位和公屋居所的長者仍大排長龍;未來醫療體系和融資改革,長者醫療這一塊不能動;眼前政府財政巨額盈餘,增加老人生活津貼“生果金”的呼聲又高唱入雲,老人綜援亦佔了綜援總額的主要部分……。

  社論指,香港“老”了,而且將會越來越“老”,面對這一挑戰,特區政府和全體市民都要進一步加強危機感和應變意識,要讓香港社會“老而不衰”、“老有所為”,只能靠港人自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