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冷靜看“第一”頭銜
從上述“第一”中不難發現,能源消耗等“第一”也被《福布斯》劃歸到中國頭上,國外媒體也指出了中國種種“第一”背後的不足。
在列舉了中國迅速成爲各種經濟領域的領頭羊的同時,《福布斯》雜志就此評論道,盡管中國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但中國離建立一個‘羽翼豐滿’的市場經濟體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文章援引魯金斯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文泰吳(音譯)的分析說,中國在國際貿易談判中還應該更加自信,經濟增長過熱也是另一個值得擔心的經濟議題。
美國《底特律自由新聞報》在題爲“忘掉第一,去牟取實利”的文章中,“相較于誰的質量更好,誰的潜力更大,年終時那個第一的頭銜沒有任何實質意義。在短期內追逐榜首位置而進行自我吹噓或刺激,最後都只能是一個錯誤”。
實際上,早在2007年中石油第一次登頂全球市值冠軍時,就有國外媒體列舉過中國的各項“第一”。當時,衆多中國專家就曾表示過,不能忽視諸多“第一”背後存在的不足,中國不要被“第一”“忽悠”了。比如《福布斯》所提到的“中石油獲利與美孚相差甚遠”,以淨利潤來看,2006年美孚淨利潤爲395億美元,而中石油淨利潤僅有178.39億美元,不到美孚的一半;以主營業務收入來看,2006年美孚收入3350.86億美元,而中石油爲864.2億美元,只相當于前者的四分之一。以石油儲量、石油産量等指標來看,美孚均遠勝中石油。
而對于《福布斯》“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一”的估計,許多專家也認爲西方媒體所轉引的荷蘭方面的環境報告是毫無根據的。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常務理事周世儉就表示,諸多“第一”可能會成爲“中國經濟威脅論”現實和理論上的依據。西方媒體炒作中國的“世界第一”可能會讓中國在“全球變暖”等問題上“代人受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