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日電(記者 羅德儀 劉曉丹)全國政協十一届一次會議正在舉行首場新聞發布會,政協大會新聞發言人吳建民表示,第十一屆政協委員的特點,歸納起來有三個方面:一是代表性強,二是結構合理,三是素質較高。
會上,新華社記者提問:新一屆政協委員是如何產生的?與以往相比,這屆政協委員有什麼突出的特點?
對此,吳建民表示,政協章程規定,每屆全國政協的參加單位、委員名額、委員人選和界別設置,由上屆常務委員會協商決定。就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的產生而言,由中共中央、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無黨派代表人士以及有關方面協商推薦後,形成初步人選名單。在此基礎上,再充分徵求各方面意見形成建議名單,並把這個建議名單提交十屆全國政協第二十次常委會議審議通過,也就是現在公布的2237名政協委員。
第十一屆政協委員的特點,歸納起來有三個方面。一是代表性強。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有經驗豐富、年富力強的現任中共黨員領導幹部,也有民主黨派、工商聯的各級領導幹部;有五大宗教團體的負責人,也有港澳各界的知名人士;有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領域的領軍人物,也有民營企業家、律師、會計師等新社會階層的代表人士。
二是結構合理。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非中共委員人數佔60%多,新進委員佔55%以上,婦女委員佔17.7%,比十屆高了1個百分點。56個民族都有委員,委員的平均年齡比第十屆下降近2歲。
三是素質較高。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普遍有較高的政治素質、較好的群眾基礎和較強的參政議政能力,遵紀守法,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委員佔92%以上,比十屆高了近7個百分點。總的看,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吸收了一大批各黨派、各族、各界新的代表人士,這個新陣容顯示出人民政協廣泛的代表性和人才薈萃的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