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6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刊登小社論說,白冰冰大力挺馬,引來江霞責難。演藝圈在“總統”大選中各擁其主,並非始於今日,早就司空見慣。只不過這回在淚水和口水交錯的背後,隱含的卻是愛與恨兩股力量的拔河。
其實,白冰冰與謝長廷的恩怨,眾所周知;用膝蓋想,都知道她會挺誰。然而,當白冰冰泣訴十一年前與謝在白曉燕案的一席對話時,等於坐實江霞對她為何不能原諒謝的質疑。
恨的力量與愛的力量,究竟哪一方較強?的確是一個值得辯證的問題。譬如,白冰冰喜歡馬英九,那是因為她極度討厭謝長廷,支撐她挺馬的,是對謝的恨。
反觀立場深綠的江霞,何嘗不也是如此?她對馬的討厭指數,或許沒有白冰冰看謝那麼不順眼;但她批評的辛辣程度,卻同樣反映心中的愛恨。
小社論指出,儘管選舉往往就是一種愛與恨的選擇,但發展到“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的兩極化地步,恐怕是正常民主國家(地區)所少見。倘若愛恨兩邊拉扯太深,不僅社會要集體付出慘痛代價,選後的復原期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台灣已歷經三次“總統”民選,多數選民逐漸學會不再受到社會名流站台、表態的影響,更不要說那些試圖指導選民投票的算計,非但低估選民智慧,也忽略了“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的民主浪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