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理想主義者林毅夫 人生四次抉擇、出人意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3-07 16:20:31  


 
  林毅夫舍家棄業,渡海求學的堅定和執著,感動了董文俊,也讓他獲得了到北大讀書的機會。 

  1980年,芝加哥大學經濟係教授、諾貝爾獎獲得者舒爾茨訪問北大。林毅夫因兼具經濟學專業基礎和英文功底,被董文俊推薦擔任舒爾茨的隨行翻譯。這個不經意之舉,給了林毅夫去美國的機會。 

  “在一段時間的接觸中,舒爾茨很欣賞給他做翻譯的林毅夫,回國沒多久,就給北大寄來了信,邀請林毅夫到美國讀博士,他可以提供全額獎學金。”董文俊回憶說。 

  就這樣,林毅夫到了美國。他用四年時間拿到了別人要用5—7年才能拿到的博士學位,而後,又輾轉耶魯大學經濟增長中心,讀完博士後。係統而嚴謹的經濟學訓練,為他今後的學術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芝加哥大學的特點,就是清晰、簡潔,林老師的論文,基本都是這個風格。”姚洋說。在此期間,林毅夫與同樣在美留學的海聞、易綱結識,並成為好友。 

  1987年,林毅夫完成耶魯大學博士後的學習,北大經濟係的很多老師都猜測說,那個曾經遊泳渡過臺灣海峽,到大陸來求學的林毅夫,不會再回來了。 

  “和小林走的時候不同,那時候,出國已經成了一股風潮,很多人擠破腦子也想出國。到美國去,是很多年輕學子的夢想。”董文俊說。那時的林毅夫,已經獲得了國際經濟學界的認可,他的畢業論文《中國的農村改革:理論與實證》受到舒爾茨的盛讚,被譽為新制度經濟學的經典之作。博士後畢業時,許多著名的美國大學和研究機構主動提出為他提供教職,世界銀行也向他拋來橄欖枝。此時的中國,沒有研究夥伴,沒有討論和交流,甚至資料都難以搜集,如何做研究? 

  “況且,這個時候,他的愛人和孩子,也已經到了美國和他團聚,如果留在美國,前程似錦。實在沒有回來的必要。”董文俊當時理解林毅夫的處境,但他堅信,林毅夫一定會回來。 

  “他在美國時,我們每個月都會通兩次信。我從沒直接問過他會不會回來,因為我相信,他一定會回來。”在董文俊看來,林毅夫的最大優點就是,信守承諾,說話算數,“這不僅體現在一些小事上,在回不回國這樣關鍵問題的選擇上,更能體現一個人的品質。” 

  “更重要的是,他的事業和理想,在中國。”董文俊說。 

  林毅夫回來了,帶著幾箱子書,妻子和一雙兒女。1987年他們乘飛機回到中國。 

  棄官從學 

  但因為一套房子,他和北大擦肩而過。 

  “小林拖家帶口的,想要套房子,但當時的北大解決不了。”董文俊說,當時,北大房子很緊張,很多幹了幾十年的老教師都沒有解決住房,給一個剛畢業的小年輕分套房,實在說不過去。 

  與北大擦肩而過後,林毅夫又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面臨一個選擇,為官,還是做學者。 

  當時有兩個機構向林毅夫伸出了橄欖枝,一個是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邀請他到農村發展研究所任副所長。一個是國家教委,邀請他到教委國際合作司當司長。 

  “小林來找我商量,我建議他,如果當了官,這麼多年的學問不是白做了,但我沒給他直接的建議。”董文俊說。 

  最終,林毅夫選擇到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工作,堅持了他的學術夢想。在這裏,林毅夫潛心研究中國農村問題,奠定他學術地位的眾多成果,多在此間完成。 

  創辦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比起在半政府性質的學術單位工作,他更願意創辦一個獨立于政府機構的學術研究機構,發出學者更純粹的聲音,更重要的是,他想創建一個平臺,提供給如他一樣從海外回來的年輕學子,讓他們可以更好地施展才華和抱負,更好地促進中國發展。 

  “林老師是要以獨立學者的身份,影響政府決策,實現中國經濟騰飛的夢想。”姚洋說,很多事情,如果在體制內,反而是做不成的。 

  被問及是喜歡獨立學者身份,還是政府智囊的角色時,林毅夫幾乎不假思索,“獨立學者,只有作為一個獨立學者思考問題,才能對政府的決策有所貢獻,這樣才能稱得上是智囊。” 

  這個願望,在1993年成為現實。 

  這一年,林毅夫、易綱和張維迎,分別從北京、美國和英國趕到海南,參加一個經濟學研討會。共同的理想,讓他們一拍即合,決定創辦一個獨立于政府機構,專門吸收歸國學者進行研究和教學的機構。他們給這個機構取名中國經濟研究中心,這是中國第一個由歸國學者成立的獨立研究機構。 

  在董文俊的幫助下,研究中心最終選址北大。離開12年後,林毅夫以研究中心主任的身份,重回北大。艱難可想而知,學者林毅夫為了籌款到處做說客。他的哥哥、世界銀行、福特基金,都曾是他遊說的對象。正是靠這些籌來的資金,研究中心日益發展壯大。 

  研究中心創辦時的北大校長丁石孫,若幹年後曾在公開場合評價林毅夫說,每個人年輕的時候都有自己的夢想和對未來的憧憬,但是,許多人僅僅停留在夢想階段,很快就忘記了自己的夢想。然而,林毅夫卻是一個有了夢想之後努力去實現夢想的人。 

  世行副行長之路 

  在北大未名湖北200多米,有一處古典而幽靜的四合院,周其仁、李玲、盧鋒等這些在當今中國經濟學界頗具影響力的人,在這裏,都擁有一間辦公室,林毅夫的辦公室,在院子的最裏面。 

  如今,和林毅夫一樣,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早已名聲在外,在中國政府的諸多重大決策中,都可以聽見研究中心學者發出的聲音。 

  林毅夫試圖通過這個平臺,把他的學識和理想,傳遞給他的學生。 

  雖然事務繁忙,林毅夫仍把大量時間留給學生。他每個學期至少開兩三門課程,每個禮拜,都要花至少半天的時間,和學生一起開研討會。 

  “林老師特別喜歡講課,他可以連續講4個小時,不停頓的,如果不是學生餓了的話,他可以從下午一直講到晚上。”姚洋說。 

  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成立之初,成套引進了西方的經濟學理論進行教學,把規范的經濟學研究方法教給學生,在國內開創了先河。 

  姚洋一直記得他和林毅夫第一次見面時,林毅夫給他出的考題。 

  “如果從新疆運西瓜到北京來賣,運費一樣,你會選擇貴的,還是便宜的。” 

  當時,姚洋並沒有答出這道題。“這實際就是一個相對價格的問題,成本一樣,當然選貴的,這樣利潤就高了。我們那時候雖然也學了西方經濟學,但從來沒有運用過,林老師讓我開了眼界。” 

  今年春節,世界銀行送給林毅夫一個禮物,邀請他到世界銀行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21年前,林毅夫剛剛讀完博士後時,世行就曾向他拋出過橄欖枝。與上一次的選擇不同,這一次林毅夫接受了邀請。 

  “我將在世行首席經濟學家的位置上,更廣泛地研究和探討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機遇和限制條件,和各國政府、研究機構一起探討符合該國實際的解決方案。”林毅夫給出了選擇的理由。 (來源:京華時報 劉薇)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十一屆一次會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