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7日電/在持續多年保持高增長、低通脹的良好勢頭之後,中國經濟面臨著美國次貸危機和國內物價上漲帶來的雙重壓力。新華社的報道說,2008年,中國政府能否做好掌舵人,避免外界一些人所擔心的“滯脹”局面,帶領中國經濟穩健前行,受人關注。
“中國不會出現經濟停滯和通貨膨脹並存的情況,基於中國龐大的市場需求,經濟增長不會大幅減緩,增速最低也不會低於7%。”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蔣超良說。
去年以來,美國次貸危機的蔓延引發對美國經濟下滑的擔憂。而在國內,央行進行了空前頻繁的貨幣政策操作:11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6次加息,以嚴控信貸,抑制投資過熱。
一些觀點認為,中國經濟可能受到美國經濟下滑和國內流動性收縮的雙重影響,再加上年初以來的雪災,今年可能出現經濟增速下降較大的局面,而國內國際物價上漲壓力依然很大。由此,中國經濟今年有出現“滯脹”的危險。
全國人大代表、經濟學家陳佳貴也認為“滯脹”不可能出現。他分析說,面對次貸危機,美國已經採取了一些刺激經濟增長的措施,而大選之後,美國新一屆政府預計會出臺更有力的舉措來恢復其經濟增長。由此判斷,美國經濟不會出現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的停滯狀況。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數據顯示,去年凈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5個百分點。陳佳貴分析說,美國經濟增速放緩可能會減少中國出口,但影響幅度不大,即便是減少一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不過一個百分點左右。另外,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大都是價格低廉的商品,而美國經濟下滑,收入水準下降,反而會增加這部分商品的消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