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軍隊和平形象蓋過美式武力思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3-22 09:57:16  


中國士兵與國旗。
  美國批評中國發展軍力“威脅穩定與安全”,顯然已經成爲一種“慣性”。前段時間公布的2008年的《中國軍力報告》又在渲染“中國軍力威脅”,全然不顧中國國內的“主旋律”是和平發展,兩會代表熱議的重點都是國計民生,與軍事沒有關系。一“武”一“和”,反映出了兩國對國際問題的思考習慣的不同。 

  美國人習慣于用武力思維去思考各類問題。不少美國人相信武力是解决國際分歧、消除威脅的有效辦法。 

  伊核或是朝核問題談判一遇到障礙,便會有媒體鼓噪“是不是該打”、“先打哪一個”;被其他國家公衆認爲是不可想象的戰爭,在一些美國人眼中幾乎像電子游戲一樣可以輕易發動。 

  外交政策傾向强硬的麥凱恩順利成爲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而反對對伊朗動武的中央戰區司令法倫被迫下台。再比如,在發生次貸危機之前,美國國內新聞中經常看到國防部長身影,却很少出現商務部長或財政部長的影子,更不用說交通部長或教育部長了。 

  與美國相反,中國外交更多的是展示“和平力”。從傳統思維中的“和爲貴”、“和氣生財”,到現代中國解决國際分歧的首要原則“勸和促談”。 

  中國活躍在世界的不是中國軍隊,而是中國的外交官、商務部官員和中資公司與中國商人;逐漸走出國門的中國軍隊參與的都是有聯合國授權的維和行動,與他國的雙邊軍事關系在整體雙邊關系中也不占最主要的地位,這些都與美國形成强烈反差。 

  正如一位前美國官員所說,“在我們爲中國在非洲的外交勝利而嘆氣的時候,我們做出了什麽樣的反應呢?我們建立了一個非洲司令部!” 

  習慣了“武力思維”的一部分美國人認爲,目前國際事務中美國“主戰”、中國“主和”的局面,是因爲中國的實力還不够,只能選擇其他方式。而一旦中國超越了目前的發展階段,成爲可以與美國一爭上下的軍事强國,軍事和武力對外交政策的影響就會增强,中國處理國際問題的方式就會趨向强硬。 

  解除如此擔憂的上策不是中國停止發展軍力,而是繼續執行既有的發展計劃,通過軍力的增强更多展示“和平力”。中國軍隊應該更積極地參與國際維和行動、國際性灾害救援、國際公海反海盜巡邏等人道主義行動,用“和平之師”蓋過美國的“武力”形象。

  在今天這個時代,武力與壓力已經越來越沒有吸引力,“和平力”才會贏得越來越多的支持和認同。(作者是旅居美國著名媒體人 來源:環球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