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辭(中)表示,海口在城市建設和GDP增長等方面,都及不上其他的省會城市。中評社記者攝 |
中評社海口3月26日電(記者 黃曉南)“科學發展觀的終極目標是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追求的並非GDP指標,而是‘幸福指數’。”--海口市市委書記陳辭如此表示。
今年是海南建省20周年,省委邀請一批香港記者來訪,考察海南的最新發展情況。3月25日,香港記者一行跟海南省會海口市市委書記陳辭見面。
陳辭首先談及港商在海口的投資,他說,07年有84億美元外資進來海口,當中55.3億來自香港。在早期,港商投資主要在房地產方面,但海口目前的招商重點不是房地產,而是其他的一、二、三產業,如創新型、低污染的農業和工業項目,以及物流業等,希望港商在這些方面多作投資。
陳辭強調,海口目前的方針是把地產項目往下壓,把其他產業項目往上提升。談到這一點,陳辭十分感慨。他表示,海口曾經是泡沫經濟的重災區,一度出現總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米的數百項“半拉子”(爛尾)樓工程,給當地人帶來了慘痛經歷。
面對大批爛尾樓和不良資產,海口是怎樣把問題最終解決的?陳辭透露,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因素。一是總結了泡沫經濟的經驗,認清了海南省地廣人稀,不能搞投機炒作,必須搞實際的產業,從而帶動恢復整體經濟。二是通過特區立法權,實施一系列措施,例如由政府主導,收購一些爛尾工程,改建為學校和醫院等。而最重要的一點是,隨著海口定位的改變,發展思路的進一步清晰,市場對當地的前景恢復了信心。
陳辭坦言,海口跟其他省會城市相比,在城市建設、GDP增長等方面,“人家都比我們強”,海口本身還需要解放思想,沒有什麼經驗可以提供給其他城市的;若說有的話,唯一的經驗是從泡沫經濟的教訓中總結出來的--科學發展觀的終極目標是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追求的並不是GDP等指標,而是健康、環境和治安等居民的“幸福指數”。
他舉例,海口除了重視經濟發展,也很關注生態環境,引進投資項目的同時,也要避免破壞當地寶貴的環境資源。此外,海口的城市建設不僅在於亮麗的高速公路,僅在過去3年就修了千多條小街小巷,全都是為了老百姓而修的。在文化建設方面,海口除了要建會展中心和劇院,也創新地以每場補貼10萬元人民幣的方式,吸引國家級藝團在海口演出,將以往由政府養人(藝團)為居民服務的方式,改為由政府出錢購買更高質素的項目,提供給居民,現在每年在海口上演的國家級演出超過了100場。
陳辭最後表示,若說他個人有什麼政治追求的話,就是要把民生的問題解決好。如能做到這一點,就是他最大的成就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