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1日電/《韓國時報》報道,說朝鮮是一個沒有少數民族的國家有點誇張。惟一的例外,是19世紀末遷移到朝鮮的華人。在20世紀40年代末,大多數華人回國了,但少數人選擇留下,創造了一個小型而不同尋常的社群。
朝鮮華僑作爲外國人,他們不能成爲朝鮮勞動黨黨員,許多職業的大門就朝他們關上了,政府機構沒有任何部門會接納他們。
但與此同時,華僑被免除了朝鮮平民的許多“義務”。
然而,在所有特權中,最重要的是貿易權。從1980年開始,朝鮮華僑就獲准前往中國或邀請親戚來朝,這意味著他們是惟一(除了那些朝鮮高層家屬之外)可按照自己意願出國的人。上世紀80年代,中國開始了改革開放,利用兩個緊靠著的市場的價差,就成爲所有精明商人的夢想。
在幾年里,多數華僑以貿易爲主要或惟一收入來源。他們來回奔波,把海産品、香菇以及其他有异域風情的産品賣到中國,他們從中國帶去服裝、布匹、廉價電子産品和家用品,所有東西都爲朝鮮華人帶來了大利潤,從1990年左右,華僑在朝鮮就幾乎被定義爲“富人”。
然而,近年朝鮮華僑的數量據說在减少,蓬勃發展的中國的誘惑力實在太大了。他們與朝鮮聯系人保持接觸,維持商業網絡,但如今他們居住在更舒適和更安全的現代化中國。他們渴望讓子女得到更好的教育,這一點在其歸國進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還有另一種進行中的遷移:一些中國人移居到朝鮮開始創業,而且他們可能爲新的華僑社群奠定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