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律性“下馬威”
實際上,每逢韓國新一任總統上台之初,朝鮮半島局勢驟然動蕩,幾乎成了帶有規律性的周期現象。
即使是被視爲“最親北方”的金大中上台之初也不例外。1998年2月25日金大中就職,3月13日,朝鮮突然向各國駐朝使節發出通報,宣布全國進入“戰時動員狀態”。3月28日,《勞動新聞》發表文章譴責金大中,稱他上台第一個月是南北關係“空白期”,原因是他“瘋狂制造對北發動戰爭的借口”。2003年2月25日,盧武鉉上台,此前一天,朝鮮即向日本海發射導彈。
照此規律,李明博上台月餘,朝鮮半島出現這種火藥味十足的言辭和舉動,亦在規律之內。朝鮮要在南北關係中把握主導權,給韓國新總統一個下馬威,是情理之中的事。
朝鮮不會讓局勢失控
朝鮮半島最近出現的這種緊張局勢,也和朝鮮核問題有關。
4月1日,希爾訪問韓國,而美國國內鷹派勢力也在向布什施壓,要求美國政府對朝采取嚴厲措施。朝鮮在希爾到達韓國前夕,作出超乎尋常的激烈而强硬反應,用以警告幷嚇阻美國的施壓及隨後可能采取的行動,便是一個合乎邏輯的選擇。
但自從進行核試驗後,朝鮮的最大利益有三,第一,避免遭到美國的武力打擊;第二,打掉聯合國安理會1718號决議;第三,讓事情拖延下去,令國際社會默認它是一個核國家。爲此,朝鮮采取三項措施,即回到六方會談上來、開展全方位外交包括改善同韓國的關係、作出發展經濟姿態。這三項措施十分有效,使在核擴散問題上的强硬主張漸息,安理會1718號决議已被遺忘,朝鮮核問題正在無限期拖延,事情正沿朝鮮設計的軌道發展。
在這種情况下,朝鮮沒有理由讓朝鮮半島局勢的動蕩破壞既定的核戰略,也不會讓局勢惡化到失控程度,給美國鷹派政策提供機會。可以說,目前朝韓關係的惡化只是一個周期性的過程,它完全處於掌控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