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石之瑜:“華人”馬英九的淚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06 09:36:00  


面對台獨論述抗拒無力的馬英九,在心態上已經猶如東南亞第二代移民。
  中評社香港4月6日電(作者 石之瑜)在慈湖謁陵的時候,馬英九幾度掉眼淚,這是真真實實的男兒淚,值得同情,也值得深思,因為那雖是幾滴個人的眼淚,卻反映了當代中國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次身分想像與抉擇的重大事件。 

  長期以來,馬英九從來沒有質疑過自己是中國人,應該是到 1990 年擔任國民黨修憲小組的副召集人與大陸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以後,讓他驚覺到省籍問題的嚴重,才開始重新包裝。 

  在新包裝下選上台北市長之後,面臨更多身分的挑戰(其實是台獨基本教義派與民進黨政客的侮辱),連續到 2008年3 月勝選為止,無疑是一段漫長的認同台灣之路,其間關於自己是誰的問題,已經從幾次發言中看出端倪。 

  除了屢次不計史實概括承受關於台獨捏造的228 敘事,並任憑受難家屬吐沫不擦的自我作賤之外,最膾炙人口的,應該是選前公開自己死後要葬在台灣的宣告,這想必比 2004 年時連戰偕同宋楚瑜在投票前夕不久,一齊趴在地上親吻土地更震撼也更發自內心。 

  當然仍然不願意否認自己是中國人,不過對於自己身為台灣人這件事,已經有了與台北市長任內截然不同的體認。必須認同台灣的壓力,來自於反華台獨勢力的節節進逼,也就是任何人都必須在台灣與中國之間做選擇。一旦選擇認同台灣,則不得不處理的就是自己與中國的關係。 

  這樣的壓力在東南亞華人圈中並不陌生,他們夾在對祖國中國的認同與對當地社會的認同之間。其中,為了在當地社會更上一層樓而接受同化的,就遭批評為漢奸;相反的,為了保留祖裔認同,就會被當地政治勢力當成種族排外的對象。 

  國民黨欠缺思想與信仰是李登輝領導以後刻意造成的,當時包括馬英九在內的眼前國民黨高層諸君們,都附和在李登輝的台獨路線下噤聲不語,導致他們誰也不敢代表中國人或中華文化發言。如此深植的自卑感,影響日後他們在面對自己的背景時,躲躲藏藏,也難怪如今只能竊懦地聽任台獨勢力在文化上與種族上將中國人排除在台灣身分之外。 

  既然面對台灣人不是中國人這樣的反華官方論述,卻不能形成自己的看法,則任何自居中國人的政客所面對的,就是如何化解自己中國身分的問題。繼續強調自己是中國人的話,恐怕就變成馬來西亞或印尼的華人,成為同化或排外的對象;可是如果改變身分接受同化,難免面對父執輩斥責,並承受漢奸之譏。 

  台灣變成是東南亞一樣的“國家”,華人變成是外來移民,固然是為了台獨而人為開展的歷史觀點,但由於沒有相對應的觀點,或即使有卻沒有思想上的魄力去轉述或表達之,於是國民黨的領導階層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在心態上把自己當成是東南亞華人那樣認同主流的土著社群。 

  換言之,面對台獨論述抗拒無力的馬英九,在心態上已經猶如東南亞第二代移民。現在為了要在當地社會力爭上游,必須進行土斷,擱置從心愛的父親與及歷代國民黨領袖所傳承的中國情壞,截然採取新的土著身分,作為自己今後的認同。 

  慈湖謁陵令人感傷,因為那是對列祖列宗告別之後,終於有了好的成就,但是苦於沒有可以衣錦還鄉的家鄉,所以只有告慰在天之靈。這時候,不能按捺內心中的愧疚而留下英雄淚,是離鄉背井的遊子所難免的。 

  移民的創傷往往是永久的,中國移民習慣帶著祖先排位隨行,遠行之後保持著猶如沒有與家鄉分離的想像。在台灣歷史上,日本皇民化運動已經燒過一次台灣人的祖先牌位。現在,燒過的迫使沒有燒過的也要拋棄祖國,燒過的才能對自己的土斷抉擇釋懷。馬英九是最新一波的土斷烈士,歷史記憶猶新,成為英雄之後依舊自慚形穢,掉下的正是英雄淚。 

  辜汪會談時,辜老大唱四郎探母,對於身在異邦定居的移民充滿同情。馬英九之淚,雖然反映了深刻的中國認同,但那是壓抑已極的認同,而且是今後把台灣給東南亞化的的淚水,也是把台灣人給華裔化的淚水。也許連有的大陸的同胞都會同情這樣的淚水,但就在同情與自憐之間華人,台灣的雛形似已於焉誕生。(作者 石之瑜,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