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前車之鑑 馬英九慎防重蹈
文章認為,而類似於李明博的這種隱憂,最近在台灣也已開始出現。它雖然不像韓國那麼嚴重,但多少已露出一些值得憂慮的舻象,在此可綜合為兩大點﹕
首先,任何當選人在當選和就職的空檔期間,除了必要的活動外,主要都用於佈局人事和政策,俾能一上手即施政全開。例如2000年布什贏得大選,他的得州農莊即成立了佈局小組,一切後來的政策與人事全部決定。而台灣則因特殊的政治文化及政黨輪替的未例行化,馬英九則“活動”太多、“沉思”太少。他要得到陳水扁親口保證政權交接不出狀況;他花極多時間謝票與作秀;而最讓人難冷汗的,乃是國民黨在連戰訪問北京後,雙邊已有基本認知,那就是為了選舉,北京可以容忍他在選舉時任何言論。問題在於選舉時是“選舉語言”,當選後則成了未來的“政策語言”,當馬英九當選後仍持續發表“選舉語言”,那就是作秀過頭了。
文章指出,台灣“國安會”前秘書長丁渝洲就公開的提出了指摘。此外,包括許多國民黨要員也都對他面對外國記者極為擔心。國民黨本質上是個對美國的“依賴黨”,它所使用的語言、概念、思維方式全都是美國所設定的。這意謂著國民黨的人只要一講英文,就變成了美國人,這種現象在“後殖民理論”裏早已成了常識。馬英九許多堪疑的話都因為這樣奪口而出,特別是他說要訪問美日新加坡,許多國民黨要員也都不以為然。訪問有訪問之目的,馬英九出訪目的何在?作秀或聽外國的指教?馬英九從“終極統一論”變成“台獨選項論”,又出現“不統不獨不武”、“台灣不是香港西藏”等,他的兩岸說法已需自己擬清了。
其次,台灣由於過去8年民進黨政府亂政而經濟惡化,人們遂自然而然出現一種緬懷式的心理,認為國民黨有人才、有能力。但這種鄉愁是真的嗎?過去國民黨在兩蔣時代的確栽培了一些能臣,他們不必管政治,只要清廉的做好財經技術官僚的專業。而這種人才培養到了蔣經國後期即告停頓,至今已快30年,早已老成凋謝,所剩無幾。
再其次則是國民黨在野8年,這段時間也恰好正是全球及東亞經濟變化最大的時刻,國民黨必須面對的是個它已陌生的新局。此外,近年來台灣產業界的經濟發言權擴大,已使人們以為“三通”、“開放陸客陸資”為萬靈丹,但真的如此嗎?
再加上民進黨統治8年,財政惡化,其他如文化、教育、司法、政治風氣也都錯亂顛倒,這也意謂覑將來的政府不能只是個“行政”的政府,而是個必須具有領導性的政府;也不能是個動輒追隨民意,而必須是個能夠領導民意的政府。而所有的這些,可都是迫在眉睫的考驗。
韓國新政府比台灣早了3個月,現在已被通脹和兩韓關係搞得焦頭爛額,選舉承諾全都順延。而國民黨呢? |